感谢【我在微时代】的投递:
如果你有注意到,最近开始流行起「微」这个字,除了「微网志」、「微博」、「微信」,还出现了「微电影」、「微创业」,甚至是「微创投」等等字眼 (可惜,「微软」始终没有再次流行)。
产品名称不论,如果你仔细思考这里面许多字的含意,你会发现是很偏差的形容。例如:微电影,它其实不是电影,反而往往是一个5-10 分钟讲商品或品牌故事的短片,所谓「内容营销」,所以你不但不需要买门票,也不会约女孩子说:「来我家看微电影吧!」这样的东西不应该用「电影」形容,因为它的使用体验跟电影一点相似度也没有,比较好的名称应该是「巨广告」,因为对消费者而言,它其实比较像是新世代的广告。
「微创业」也是一个非常偏颇的词汇,它的意思是说由于云端、自由软件、社群营销、App Stores 等「基础建设」日趋成熟,现代网络创业者所需要的创始资金非常小,相较于「四大惨业」,他们尝试创业的成本简直就像零头,所以用「微」字来形容这样的创业活动。这样的说法的确没有错,但可惜的是它往往让人误以为现代网络创业的创业成果也很「微小」,那就大错特错。无论从神来也、东京着衣、Lativ 到育骏,这些公司证明的都是网络可以让创业者用很少的资本,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创造出数百万客户,年营收,甚至年毛利值数十亿规模的企业。这样的成果不但一点也不微小,反而是有巨大资本效率的创业活动,换成「高效创业」,我觉得是更好的形容。
而神来也、东京着衣、Lativ、育骏这些公司能够用很小的资本,创造巨大的创业成果,正是因为「资本密集」的工业革命时代正在落日,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密集」的软件革命时代。既然新创公司不需要太大的资本,那提供新创公司资本的「创投」也得缩水。所以近来,美国出现了越来越多 US$ 10-50M 规模的小基金,在台湾,appWorks 管理的 3.2 亿「本善基金」也比传统创投动辄 30-50 亿的基金规模来得少了许多。当然,你可以称呼我们为「微创投」,但光那样说,就太小看了新一代的创业投资者。
既然新时代的网络创业者,需要的不是大量「资本」,而是大量「知识」,那新时代的创业投资者,最主要提供的资源,当然也要从$$ 变成 Know-how。所以你看到从 Paul Graham, Dave McClure 到 MikeMaples,这些新 VC 的背景都不是金融行业,反而都是在网络创过业,然后回过头来教年轻人如何提升成功的机率 — 没错,我所谓的「球员转教练」。而这样的新创投,根本不该叫做「微创投」,他们真正的名称应该是「超级天使」。
所以说穿了,微电影、微创业、微创投,根本都是站在旧产业的观点,用旧的思维,去解读新世界发展,因此所产生的词汇。当然名字不重要,重点是身为创业者,你必须要抓住到底是什么正在改变,而在这个改变中你又能够抓住什么机会。
共勉之。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