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消息,根据外国媒体报道,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对兔子种群的数量有重要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能改变全球的气候,并且也是一些古文明消失的罪魁祸首。
一项新研究发现,在过去的10,000年里,每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兔子的数量都会大增。
这一气候模式会给美国太平洋沿岸带来大量雨水,从而给啮齿类动物带来充足的食物。
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科学家们分析了来自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岩层中的3463块远古兔子化石。
这一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们更好的了解动物们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应对模式,从而最终了解他们如何应对长期气候变化。
研究还发现,尽管兔子的繁殖能力很强,但是在过去的5,000年里,兔子数量大增还多亏了厄尔尼诺现象。
领导该研究的来自犹他州大学的人类学家杰克·布劳顿(Jack Broughton)教授称:“在过去10,000年到5,000年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并不多。从5,000年前开始,厄尔尼诺现象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发生频率有了相对显著的增长,而该地区兔子的数量也达到了新高。”
他还表示,这次发表在Quarternary Research期刊上的新研究,是第一个脊椎动物对厄尔尼诺现象反应的长期记录。
厄尔尼诺现象带来了更多雨水,让动物们可以吃到更多的植物,从而导致了古代兔群数量大增。
由于出现了更多的食物,这一影响可能扩散到整个食物链。
布劳顿教授称:“我们的研究说明,尽管很多濒危物种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但是有些气候变量对他们种族的延续是有促进作用的。”
我们在此提供的长期记录能让我们更好地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在未来的变化模式,以及动物种群因此所受到的影响。
2008年,研究人者们分析了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一个露地岩层中的兔子遗骸。
虽然古人类也曾使用过山洞进行躲避,但是,这些兔子骨被认为是由鸟扔进洞里的。
科学家们分析了两种白灰尾兔——丛毛棉尾兔、沙漠棉尾兔和一种野兔——黑尾杰克兔。
丛毛棉尾兔喜食浓密的灌木丛中的草,并且在降雨量充足的环境中繁衍得更快。沙漠棉尾兔的摄食习惯和丛毛棉尾兔类似,但却更喜欢干燥、开放的环境。黑尾杰克兔在稀疏植被的环境中繁衍得更快。
研究人员们发现,在海洋温度更高、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更频繁的时间段里,兔子的整体数量会上升,喜欢潮湿环境的丛毛棉尾兔繁衍速度最快。
研究人员们还发现,生活在内陆的兔子比生活在沿岸的兔子对气温变化更敏感。
布劳顿教授称:“随着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濒危物种们受到伤害的几率也升高。”
他还补充道,在中世纪的全新世时期,大盆地比现在更加温暖和干燥。随着厄尔尼诺显现频发,降水量增多,这一区域的气候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