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吃瓜群众”不是白叫:中美两国都有不少

2016/12/4 8:52:37 来源:网易科技 作者:王真 责编:仲平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微信群里总会有人转发网络谣言,宣称桔子中吃出6000条小虫,吃鱼感染SB250病毒,某地惊现僧侣拐卖小孩等。有的人可能对此洒然一笑,但更多人却选择了相信。那么人类为何如此容易上当受骗?

除了中国人,美国人照样是各种谣言和谎言的受害者。

2000年时的香蕉危机是证明美国人容易受骗的最佳例证。当时许多电子邮件推送,宣称美国进口香蕉感染了食肉细菌,可导致人患上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患处出现黑紫色的疮,然后分解,最终从肌肉和骨骼上剥离。

这些邮件中称,美国联邦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正尝试掩盖疫情,以避免民众陷入恐慌。面对这些威胁,读者被鼓励将上述信息转发给家人和朋友。当然,这些威胁纯粹是无稽之谈。但是到1月28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被迫站出来发表声明,以阻止这种谣言继续蔓延。

CDC的做法有用吗?真是见鬼了!它不仅没有平息谣言,反而令谣言更加盛行,如同火上浇油。短短几周之内,CDC就收到无数困扰不堪的民众打来的咨询电话,为此他们不得不设立了专门的香蕉热线。事实已经被严重扭曲,以至于人们开始将CDC作为谣言传播的源头。即使今天,这些谣言的新变种偶尔还会引发人们昔日的恐惧。

人类思维中存在缺陷:陷入“宁可信其有”心态难以自拔

美国的香蕉危机看起来就像一部闹剧,但是我们理性思维中存在的某些缺陷可能产生严重甚至危险的后果,在这方面,中国人和美国人,所有的人类都是一样的。另一方面,我们逻辑思维中同样的缺陷会传递更危险的想法,比如认为HIV是无害的,补充维他命可以治愈艾滋病,9/11恐怖袭击是美国政府自己制造的等等。

为何在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这些虚假信息还能如此盛行?为何尝试否认它们反而会火上浇油?这与智商高低无关,即使诺贝尔奖得主也会陷入某些毫无根据的怪异理论中难以自拔。但是最近的一系列心理研究取得的进展可能提供答案,证明构建能够绕过大脑欺骗过滤系统的谣言是多么容易。

人类是认知吝啬鬼:社群高效率要求导致的缺陷

第一种解释:我们都是“认知吝啬鬼”,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我们的大脑通常使用直觉而非分析。

举个简单例子,快速回答下列问题:

在《圣经》中,摩西带上方舟的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

唐僧回到东土大唐后带回的是南瓜种植还是白糖制造技术?

撒切尔夫人是哪国总统?

即使参与者被明确要求注意句子中不准确的地方,但依然10%到15%的研究对象关注的重点都是方舟,但它不是摩西建造的,而是诺亚,是诺亚带动物登船;唐僧带回大唐的实际上除了经文,并没有农业方面的技术;同样,很多人也没有注意到撒切尔实际上是英国首相,而非总统。

这证明我们是多么容易忽略细节,而只关注句子的大意。在接受或拒绝信息前,我们通常只会判断它感觉起来是对是错。即使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关注事实和证据,但我们往往也会“跟着感觉走”。

在熟人是否相信、来源是否可信的问题上,我们往往倾向于相信我们熟悉的人,这意味着我们看到说话的人的头部特写越多,我们越容易相信他们所说的话。纽曼说,事实上,这些人并非专家,但我们在判断真相时却根本不考虑这个因素。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会刻意忽略支持这个观点的人数。当持有类似观点的人不断出现在新闻节目中,并且不断重复他们的观点时,就会形成一种幻觉,这个观点更受支持,因此也可能是真的,结果也促使我们更容易将其当成真相。

认知流畅性作祟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认知流畅度”。从本质上说,无论谣言是否讲述了好的连贯故事,其实最重要的是能否让我们产生画面感。如果有些事情感觉起来很顺畅,且容易理解,那么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默认这种事情是真的,谣言与我们的期望越契合,我们就越容易相信它。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心理学家史蒂芬·莱万多夫斯基说:“谣言内容必须有粘性,与我们已知的信息存在共性。这样,我们自己就会将其与所知道的东西串联起来,并强化你的信念。”

有了这些发现,你可能开始理解为何中国人开始相信朋友圈披着各种外衣的谣言,食肉香蕉的恐惧为什么在美国人中间传播得如此快速。首先,一系列的信息来自你倾向于相信的人(朋友),这可以加强信息的可信性,令其更加受欢迎。其次,概念本身十分生动,且易于描绘,这意味着其拥有高度的认知流畅性。第三,如果你碰巧不信任政府或者机构,掩盖真相的想法就会与你的世界观发生共鸣。

“认知吝啬”也可以帮助解释,为何这些尝试纠正谣言的做法反而成了火上浇油。实验显示,提供相反的证据只会加强某人的原有信念。

揭穿谣言留下心理黑洞

一些研究显示,人类的深度记忆存在缺陷。如果记忆就像记录视频那样,而我们可以发挥记忆的最大力量,纠正事实就会变得非常轻松。但多年研究显示,我们的记忆并不完美,总是存在各种缺陷,导致我们失去许多信息。

由于存在这些弱点,我们很容易被故事的精彩细节所吸引,反而忽略了微不足道的原始真相,尽管其可以证明故事是虚构的。更糟糕的是,通过重复原始真相,纠正事实反而会令谣言更为人所熟悉。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熟悉往往也可以增加可信性。若不能立竿见影地证明真相,试图纠正反而更容易让人相信虚构的故事。

揭穿谣言也会在脑海中留下令人不舒服的烙印。心理学家称,我们的信念被嵌入我们的心智模式中,每个想法都与其他观点存在内部联系。这有点儿像紧密结合的书:当你撕下某页时,其他的页面也会受损,这样会导致你的心理产生黑洞,而人们不喜欢这样的感觉。为了避免不适,我们通常宁愿相信谣言,也不愿整个信仰体系开始崩溃。

幸运的是,有更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坚持真理。首先,你应该避免重复原始故事,并尝试找出完整的替代方案来弥补心智模式中的漏洞。通过重复信息,可以帮助巩固它们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很快,人们就会感觉那是错误信息,在不断熟悉的过程中,舆论的浪潮就会开始转向。

至少,在思维中存在这些缺陷意识可以帮助你在遭到欺骗时保持警醒。比如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出现了大量错误信息,比如宣称特朗普认为墨西哥移民带来性暴力和走私毒品,希拉里认为恐怖组织正利用特朗普视频招募新的恐怖分子等。实际上,这些声明都没有经过事实核查。

最后,当你接到各种自称执法机关、银行等机构的电话时,当你看到或听说某件事时,脑海中需要不断反问自己:你是否仔细考虑过这件事?你是个“认知吝啬鬼”吗?是倾向于相信存有偏见的感觉而非事实?把这些都考虑一遍,能帮你有效的预防骗局和谣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软媒旗下网站: IT之家 最会买 - 返利返现优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软媒旗下软件: 软媒手机APP应用 魔方 最会买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