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记者杰克·尼卡斯(Jack Nicas)近日关注社交媒体上的“高仿号”问题。他亲自尝试后发现,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注册假冒帐号相当容易,这些高仿号被用来诈骗粉丝的钱财;而用户举报之后,各平台删除假帐号的速度也不令人满意。
以下为尼卡斯的文章主要内容:
摩尔(Kip Moore)是一名美国歌手和创作人。最近,他与粉丝交流时碰到一些烦恼。
参加演出时,有些女人会质问摩尔,在Instagram和Facebook上为什么不与她们聊天了。有些人还说,自从摩尔向她表白爱意之后,她离开了丈夫。女人还告诉摩尔,摩尔现在本来应该和她在一起。
38岁的摩尔说:“粉丝给我一封信,还说,‘这是离婚协议书,我已经离开了……’如果我查看自己的收件箱,会看到许多这样的信息。不过我总是强迫自己不去看,因为真让人沮丧。”
有一种现象越来越流行:个人身份在社交媒体上被窃取。摩尔只是受害者之一。在Facebook平台上,至少有26个帐号冒充摩尔,在Instagram至少有61个。许多帐号发信息给摩尔的粉丝,表达爱意,然后索取钱财。有些人上当受骗之后将怒火烧向摩尔。
去年,著名女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在一段视频中警告Twitter粉丝,她说:“有人冒充我诈骗,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利用我的名字和头像,索要钱财。”
不只是他们,就连Facebook高管也被高仿号缠上,比如CEO扎克伯格。
到底问题有多严重?《纽约时报》委托分析师展开调查,分析师对Instagram平台10位粉丝(包括碧昂丝和泰勒·斯威夫特)最多的名人进行分析,看看这些名人在社交媒体上有多少高仿号。调查由Social Impostor公司主导,它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平台发现有将近9000个帐号冒充这10位名人。
巴西球星内马尔的高仿号最多,有1676个帐号冒充他。明星赛琳娜·戈麦斯(Selena Gomez)排第二,有1389个假冒帐号。碧昂丝有714个,泰勒·斯威夫特的高仿号最少,有233个。
Facebook及其子公司Instagram说它们正在打击高仿号。两家公司还说,最近它们增加了软件,可以自动侦测假冒者和欺诈,自3月以来,它们移除了100多万个帐号。
4月份,Facebook估计说,网站上有假帐号8000万个,占了全球帐号数量的4%;比之前的数字增加2000万个。Facebook还说,因为网站帐号数量太多,所以要解决此问题相当困难。
制造高仿号到底有多容易呢?我亲自尝试之后,发现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用了一小时,我就用自己的名字、职位信息和照片(照片来自Facebook验证帐号的主页头像)申请了8个Facebook帐号。注册时只有一个要求:每个帐号要用不同的邮箱。
申请第5个帐号时被Facebook封杀,我不能再用自己的名字。然后我给名字添加中间名的首字母缩写,居然通过了。然后删除缩写再去注册。注册8个假冒帐号之后,Facebook开始向我提出要求:必须提供手机号码。于是我又等了3天,再次跑去注册,居然又注册了3个。
假冒帐号在Facebook存活了5天,然后我报告给Facebook,几分钟就删除了。
随后我又在Instagram创建高仿号,难度大一些,有时需要提供手机号码,或者干脆拒绝注册。不过我用不同的设备注册(比如妻子的手机),还是能成功,最终我注册了10个帐号,用的全是自己的名字,照片来自Instagram验证帐号的主页。
然后我将10个假冒帐号报告给Instagram,一天之后,5个帐号全被删除,过了4天之后,另外5个还没有删除。
Twitter做得好一些。我成功创建一个高仿号,当我用真实主页的照片创建第二个假帐号时,Twitter成功阻止。举报之后,Twitter很快就删除假冒帐号。
如果你愿意出钱,可以创建更多的高仿号。有些网站出售高仿号,这些帐号看起来“更成熟”,一般都是几年前注册的,花5-40美元就能买一个。卖家还接受比特币。
为了打击高仿号,社交媒体高度依赖用户举报。我向这些公司举报了30多个名人假冒帐号,想看看它们的反应。
有6封举报信收到了回复,全都来自Instagram。其中有两个是假冒摩尔的帐号,还有一个假冒奥普拉·温弗瑞,这个帐号有727名粉丝,上面发了一些照片,有生病或贫穷的孩子,号召大家捐款。Instagram说这些帐号没有违反政策。我也没有办法“申诉”。
有一个帐号被Instagram删除,这个帐号假冒泰勒·斯威夫特,但是Instagram并没有通知我。
Facebook和Instagram新闻发言人说:“我们高度重视举报,只是不能每次都保证100%正确。”Twitter新闻发言人则说,关于假冒,他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政策,并且严格执行。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