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2018十大科学流言榜: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排第一

2019/1/11 14:36:31 来源:IT之家 作者:阿迷 责编:阿迷

IT之家1月11日消息 日前,2018年度十大“科学”留言求真榜在北京科学中心揭晓,其中“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位列2018年度十大“科学”流言之首。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是在腾讯指数数据的基础上,从2018年发布的74条“科学”流言中由专家评委根据其传播广度和危害性投票选出,均为百姓关注话题或与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为2018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榜单详情:

1、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流言: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偏酸性的体质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想要不生病,必须保证身体的碱性环境。酸性体质的女性容易生女孩,碱性体质的女性容易生男孩。通过食用碱性食物、服用碱性保健品、使用碱性疗法,可以改变身体的酸碱性。

真相:“酸碱体质”本身是一个伪理论。自从十几年前这个“理论”诞生以来,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医生和科普工作者,就一直强调它是一场骗局。关于酸碱性体质,连一篇像样的文献、一点最简单的科学研究都没有。这一理论的创始人,在2018年11月2日被美国圣地亚哥法院判处罚款1.05亿美元给一名癌症患者,他当场承认“酸碱体质”就是一场骗局。

2、咖啡含致癌物饮用会致癌

流言:咖啡中含有致癌化学物质丙烯酰胺,饮用会致癌。

真相:在对食物进行油炸、烘焙和烤制等高温加工时食品中就会产生丙烯酰胺,且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产生的量越大。按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分类,丙烯酰胺被列为2A类致癌物。但2A类致癌物的含义是,动物实验中具有明确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结果还尚未定论。此前的研究显示,当人体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2.6微克至16微克丙烯酰胺时,就会有罹患癌症的风险。按此计算,一位体重55公斤的咖啡爱好者,每日丙烯酰胺耐受量为143微克(55×2.6=143)。一杯160毫升黑咖啡,平均的丙烯酰胺含量为0.45微克,他每天至少要喝318杯黑咖啡(143÷0.45=318)才可能产生致癌的风险。所以,普通人每天喝几杯咖啡,远不足以达到致癌剂量。

3、疫苗可以不用接种

流言:疫苗总“出事”,所有疫苗都不值得信任。而且疫苗其实没有效果,不接种也没关系。

真相:到目前为止,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性疾病最有力的武器。不接种疫苗的后果很严重。例如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而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以上将发展成慢性乙肝。如患乙肝后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其中1/4最终将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接种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可能由其带来的危害。只有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才能够形成广泛的、有力的防御。

4、洗牙对牙齿有害

流言:洗牙之后牙龈萎缩得更快,牙齿变小变松,牙缝也会变大,所以不要随意洗牙,会把牙齿洗坏。

真相:洗牙不是为了美白牙齿,而是去掉牙面的细菌、牙结石、色素等。牙结石是导致牙龈萎缩的重要原因,通过洗牙清除掉这些牙结石后,牙根重新暴露了出来,牙齿也就更敏感了,所以喝冷热水会觉得酸。至于牙缝变大、牙齿松动,那说明牙齿本来就有问题,很可能牙龈已经开始萎缩,并不是洗牙导致的,而是牙周病本身所致。如不及时清除牙结石,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5、北斗地图应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流言:2018年5月上线的北斗地图App使用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以替代美国的GPS。

真相:北斗地图不等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高德、谷歌地图一样,北斗地图属于地图软件,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地图,有很多手段可以进行地图的绘制。所以,北斗地图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使用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地图。手机地图到底采用了哪个卫星导航系统来做定位,主要取决于手机的硬件,手机中装载了哪个导航定位系统的芯片就能用哪个系统来定位。如果你的手机不具备支持北斗系统的硬件,那么你下载了北斗地图App也跟北斗系统没有关系。

6、家用节能灯致癌还有剧毒

流言:节能灯泡是诱发多种癌症的超级癌源,其释放的紫外线会导致皮肤癌,并且含有剧毒物质汞元素。

真相:节能灯实际上是一种紧凑型、自带镇流器的日光灯。通电后,灯管内的汞原子释放出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紫外线打到灯体内壁上的荧光粉涂层上,然后再转变成可见白光。这种利用紫外线进行发光的方式,可将更多电能转化为光能,从而达到省电的目的。另外,节能灯中的汞确实有毒,但是节能灯中的汞只有几毫克,与死亡计量2.5克相差甚远,只有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同时碎几百只节能灯,同时被一个人吸入才有可能对人造成危害,现实这种情况为零。

7、科学家发现人体最大新器官

流言: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遍布人体的新器官——间质。它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真相:2018年3月27日,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人体组织中一种新的间质组织结构及其分布》的论文。美国NBC和CNN新闻采访了该课题的负责人,他提到:“一开始我们觉得间质是个有趣的组织,但是仔细想想它和器官也有些相似之处。我们已经观察了间质的结构,也正在进一步研究它的功能”。于是,这两家新闻媒体提炼了作者的“感觉”和“想象”,分别发布题为《间质:科学家发现人体新器官》和《新发现人体最大器官》的头条新闻,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新器官”报道狂潮。国内一些媒体和网站将这些新闻观点翻译后,更是打出各种抢眼标题。

8、宇宙墙为宇宙划定了边界

流言:在距离地球一百亿光年之外的波江座里,有一条横跨35亿光年的真空带,也就是所谓的宇宙墙,为宇宙划出了边界……甚至,我们有可能是由某种更高的文明培育起来的试验场。

真相:这完全是一则假新闻,其始作俑者不知是谁,那些文字略有不同的“报道”也都是相互抄袭的。这则假新闻所引用的《新科学家》杂志的报道。该杂志在2018年10月17日发布的新闻中,提到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被命名为亥伯龙神的巨大原始超星系团,打破了形成最早、质量最大的纪录,并配发了欧洲南方天文台发布的图片。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天文学家们就在观测中发现了这种由许多星系组成的、长条形的大尺度结构,被天文学家们戏称为great wall ,可以译为星系长城或者星系之墙(国内当时一般翻译为“巨壁”)。这样的结构并没有什么太神秘的性质,以往也已经发现很多次了,算不上什么特别重大的新发现。这一次发现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比以往发现的类似结构更大、形成更早。大多数英文媒体的报道也主要是强调这一点,而并非中文假新闻那样说这是宇宙边界之墙。

9、北极32℃高温将导致北极熊灭绝

流言:北极32℃的高温导致冰川迅速融化,北极熊不得不跋涉更远的距离寻找食物。至少从本世纪初开始,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北极熊体力所能支撑的范围,它们最终的结局,是溺死在海中,或者饿死在无冰的环境里。

真相:这次新闻事件中,大家关注的最高温地点出现在欧亚大陆西北角的挪威西北部海岸,包括峡湾区(北纬60°附近至66°34′,即北极圈地区)和挪威北极地区(北纬66°34′至北纬71°附近,欧洲大陆最北点)。该地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本来就比同纬度的北极地区要暖和一些,出现32℃并不奇怪。另外,北极圈内与我们以往认为的“北极地区”不同,这个范围很宽泛,甚至有大型城市存在。虽然北极熊的冰上狩猎期和狩猎面积减少对生存造成一定影响。截至2018年7月的数据预测来看,总体来说,北极熊数量在2018年展望为“稳定到上涨”。所以,说北极熊“正在灭绝”并不准确。

10、室外能见度低都是重污染惹的祸

流言:2018年7月底8月初,北京城大气能见度很低,肯定又是遇到重污染了。凡是能见度低,就是重污染惹的祸,二者之间是可以画等号的。

真相:能见度高低主要受四个方面因素影响:颗粒物浓度、化学成分、相对湿度、太阳辐射。我们常说的“空气质量”只代表颗粒物浓度。夏季“桑拿天”湿度较大,就像洗完澡后的卫生间充满水汽,对阳光散射作用明显增强,导致光线投入到人眼中的量减少,所以能见度降低,从视觉上,这和颗粒物浓度高导致的污染天气很像,所以会容易被误认为“空气质量重污染”。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相关文章

关键词:科学谣言酸性体质北极

软媒旗下网站: IT之家 最会买 - 返利返现优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软媒旗下软件: 软媒手机APP应用 魔方 最会买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