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同样有辐射,为啥人们害怕核泄漏却常把手机放枕边

2019/3/11 6:33:24 来源:网易科技 作者:乔乔 责编:孤城

延伸 · 背景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此次事故在国际核事件分级表中被评为第7级(最严重等级),与1986年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级相同。事故发生后,福岛核电站周边10千米内的居民被立刻疏散。

那么问题来了,核泄漏后带来的核辐射到底有啥可怕,会让人们“谈核色变”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是美国摄影师保罗·弗斯科拍摄的切尔诺贝利核辐射后遗症受害者:




核辐射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仅仅是核辐射后遗症患者的图片就会让人不寒而栗。难道所有的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吗?辐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别着急,让我们先从辐射的发现史讲起……

带有“辐射性”的粒子是何时被发现的?


▲德国物理学教授威廉·伦琴

最早在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教授威廉·伦琴发现一种眼睛看不见但能穿透物质的射线。因不知其名,故称为X射线,一般俗称X光,并因此在19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紧接着在1896年2月,法国科学家亨利·贝克勒发现铀的化合物会发出一种不同于X射线,但也具有穿透能力使照相底片感光的射线,称它为铀放射线。他是第一位发现放射性的人。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孙在从事阴极射线的实验中发现带负电粒子(现称为电子)。


▲居里夫妇

次年,1898年7月在法国巴黎,居里夫妇两人首次从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钋 (Po)。同年12月又成功地分离出另一新元素镭 (Ra) 。“放射性” (radioactivity)这个名词就是居里夫人所创的。

1899年新西兰物理学家,原子核物理学之父欧内斯特·卢瑟福发现了带2个正电单位的α粒子,称为α射线,且证明带一个负电单位的β射线就是电子。

1900年法国科学家保罗·维拉尔发现另一种电磁波射线,能量比X射线还高,命名为γ射线。

不带电的中子是最后被发现的,迟至1932年2月才被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

产生辐射的物质都成了“戴罪之身”?

一提起辐射,普通公众的第一反应就是癌症和基因变异。这里咱们先搞清楚两个概念: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同样都是电磁辐射,二者的区别在于辐射强度的大小,以及是否能够产生电离。辐射能量较强,能够产生电离的辐射,就是电离辐射;反之,则是非电离辐射。

人们害怕的“辐射”究竟是哪种辐射呢?


没错,就是电离辐射。电离辐射能直接破坏DNA,有致癌风险。我们知道的核辐射(原子弹爆炸、日本福岛和前苏联的核泄漏事故都可造成大面积的核辐射)、医用仪器(CT、X射线)、自然放射源(大自然中存在很多天然放射性元素,它们广泛存在于石头、土壤和空气中)这三种都属于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不足以引起基因突变,不会致癌。我们日常接触的手机、电视、电脑、微波炉、路由器、卫星接收设备等所产生电磁辐射,均为非电离辐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充足有效的证据证明生活中常见的非电离辐射能够致癌。

核泄漏有啥危害?人们为啥“谈核色变”?

再回到文章开始提到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核泄漏事件。核泄漏对人类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这种辐射属于“危险又可怕”的电离辐射。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受到外照射伤害。

而核泄漏带来的最大的长期健康风险是癌症。如果机体不能很好地修复辐射带来的破坏和改变,我们的基因有可能产生突变。这些突变不但增高自身的癌症风险,还有可能被传递下去,使得辐射的作用在子孙身上展现出来。这些作用包括较小的头部与脑部、眼部发育缺陷、生长缓慢和严重的认知学习缺陷。

如果一个人暴露在核辐射污染时间过久或者超过容忍剂量,会有哪些症状呢?

受到核辐射污染后,一般会在几个小时内出现头晕、呕吐的症状,随后还会伴有腹泻、头疼以及发烧等症状。

出现了初期症状之后,几个星期之内,患者会出现极为严重而且不一样的病兆。如果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很高,患者内部器官会广泛受损。

一个健康的成人可容忍的辐射剂量大约是4戈瑞(1焦耳/千克Gy),超过这个剂量,致死率可以达到50%。

核辐射的相关内容我们先介绍到这里,让我们暂时忘掉刚才的“沉重与恐惧”,接下来聊聊和我们日常生活更为贴近的几种辐射场景:

照一次CT、X光对身体伤害有多大?


我们去医院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带辐射的检查,比如照X光、CT等等。这些检查项目通常有一些醒目的辐射警示牌,而且有一道厚厚的金属门与外界隔离,医生们好像也不愿在检查室里逗留,而是“躲在”隔壁的房间里操作。不禁让人怀疑,CT和X光对身体的伤害真的很大吗?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脱离剂量谈危害都是耍流氓。”虽然上面提到CT和X光都属于有致癌风险的电离辐射。但事实上,常规的诊断性X射线检查(CT、X光、胸片)辐射限制在安全剂量之内,致癌的几率微乎其微,可以认为是完全安全的,所以不用担心有什么副作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和CT检查场景类似的核磁共振是磁场成像,而不是X射线,没有放射性,所以对人体无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关于医院使用核磁共振机引起危害的报道,也未发现病人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的发生率有增高。

手机也有辐射,睡觉时放枕边有没有危害?


先来看看官方的解释: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将手机电磁辐射划归为“2B”级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这个有些“绕脑”的解释是在告诉我们,对于人类来说,睡觉时将手机放在枕边,仅仅有可能致癌。这种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还需要后续观察,没必要太过恐慌。

手机放枕边的后果虽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依然建议睡觉之前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离自己远一点,毕竟睡眠不好也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长时间刷机盯着屏幕,也容易出现眼睛干涩,视疲劳等症状。如果在黑暗中长时间玩手机,还有可能增加青光眼的发生风险。

基站的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吗?

在基站方面,我国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规定了手机频段的辐射照射限值为一天24小时任意连续6分钟的平均功率密度为40微瓦/平方厘米,而美国的是600微瓦/平方厘米,两者相差了整整15倍。而实际在执行的时候,运营商考虑到信号的叠加,工程施工控制在8微瓦/平方厘米以内。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基站天线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所以没有必要对基站辐射产生恐慌。有些人甚至认为基站辐射会导致疾病,其实完全是心理作用。

另外,电磁辐射是距离越近、受辐射时间越长,所受到的伤害越深。而一般的居民家楼屋顶上安装的手机基站离我们的距离为安全距离,所以这种影响是比较小的。

所以,以后如果遇到小区业主质疑基站有辐射拒安装的事儿,咱还是用科学说话,别跟着凑热闹了。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软媒旗下网站: IT之家 最会买 - 返利返现优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软媒旗下软件: 软媒手机APP应用 魔方 最会买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