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智能机器人将改写世界经济,但并不全是好事

2019/6/28 11:10:06 来源:TechWeb 作者:行者崟涛 责编:嗜橙

高度自动化的社会,将人们重复性劳动程度降到了最低。人工成本高的地区,资本家期待机器人替代人类劳动力,并在长期服役的情况下,降低生产边际成本。而在人工成本低的地区,这种期待并不会带来社会层面的进步,反而会有更多人因被剥夺劳动权力而丧失生存条件。

智能机器人,似乎没有获得所有人的欢迎。如今,我们不能只看到机器作为肢体的延伸完成人类不能做到的工作,例如工业、手术、航天领域,还要看到机器人的大规模采购对底层劳动者所带来的失业威胁。

此前花旗银行、牛津大学联合撰写的报告中表示,由于在农业和制造业等可贸易部门,低收入国家相对高工资国家具有成本竞争优势,这些人工成本较低、贫穷落后的地区,过早投入生产机器人则会带来更为复杂的“破坏效果”。失业会进一步减少人们的生存空间,而教育与培训资源却不能及时帮助这些被替代的劳动力从寻求其他工作。

机器人、无人车,会成为改善整个社会生存条件的必要元素么?

据某研究所报告称,首当其冲的,将会是在流水线上被自动化柔性制造机器人所替代的劳动者;其次是服务业、运输业。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埃塞俄比亚85%的工作岗位面临被剥夺的危险,劳动密集的地区将受到结构性失业带来的巨大冲击。

国家的收入水平和易受自动化影响的程度之间,或许存在着强烈的负相关性。按照目前世界机器人销量统计,这些冷冰冰的机器将在2020年间接剥夺全球500万人的工作岗位;就连在美国,也难逃20年后预计高达47%的“取代性”失业率。

据业内人士称,在中国,一台农用、制造业机器人的「投资-回报」期已缩短至2年。如果对比世界上更低收入、劳动力更低的地区来看(尼泊尔、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国),即便购入一台机器人的「投资-回报」周期会更长,但依然存在取代人类工作者的潜在动机。

比起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自动化似乎并不划算。

报告《Technology At Work v2.0》中认为,智能机器人的普及将鼓励企业把制造业务迁回本土。该报告声称已看到了这一趋势的初步迹象,全球供应链碎片化的速度开始放缓,在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逆转。报告称,2011年中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为了出口制成品,而在国内市场采购的投入品(自动化设备)比例已经远远高于2005年。

当坐落于东南亚一家家工厂削减了工人的岗位,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整齐划一、不知疲倦的机器人时,工厂周边地区的经济状况是否会被影响?届时,世界经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孙正义曾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未来智能机器人确实会替代大量劳动力,但在替代这些劳动力的同时将“承担”起“喂养”的工作将帮助提供人们获得基本收入保障。只不过,这个理想还处于非常、非常早期的阶段。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相关文章

关键词:机器人

软媒旗下网站: IT之家 最会买 - 返利返现优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软媒旗下软件: 软媒手机APP应用 魔方 最会买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