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9日下午消息,据美国科技媒体TechCrunch报道,共享出行巨头Uber的首席技术官Thuan Pham在最近一次采访中提到了Uber与中国的滴滴出行之间的复杂竞争关系。Uber与滴滴出行不仅是竞争对手,且互为对方的投资者。
▲Uber首席技术官Thuan Pham
2016年,Uber退出中国市场。随后,Uber退出东南亚市场,并在俄罗斯市场与当地竞争对手合并。作为退出中国市场交易的一部分,Uber获得了滴滴出行业务近6%的股份,而滴滴出行则获得Uber的股权。几年后,两家公司又在拉丁美洲市场与澳大利亚市场展开竞争。
在采访中,Thuan Pham表示:“如果没有竞争,你会逐渐变得自满,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挑战。这种竞争关系其实是非常健康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中国市场上竞争的时候,“两家公司都必须尽最大努力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他继续说道。他认为,如今这种互相竞争磨砺的关系在地球的另一端继续着。
“在我们离开中国市场后,我们与滴滴出行又在其它市场上碰面了,”他说,“我们的理念是,假如说在功能方面,他们做得比我们好,那么我们就会努力缩小差距并反超他们。而在我们做的比他们好的领域,我们则会提醒自己不要安于现状,因为他们随时有可能会赶超我们。”
Thuan Pham并未直接提到Uber在竞争对手公司持有的股份,但他表示,某些市场上的竞争或许会成就或削弱打车服务。“最好的几家公司最终会生存下来,其他公司则被兼并,”他说。
Uber与其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Uber在滴滴出行和Grab均持有股份,公司的兼并活动还包括以31亿美元价格收购中东地区的Careem。与此同时,滴滴出行为进军拉丁美洲市场,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巴西的99公司。据称,Uber曾试图收购99,但未成功。滴滴出行也积极投资,在数家公司如Ola、Grab、Careem和Bolt持有股份,这些公司多多少少与Uber存在竞争关系。
另一个问题是,软银等投资者分别持有多家共享乘车公司的股份。
尽管Uber已从三个全球市场撤退,但Thuan Pham强调,Uber仍在寻求“全球扩张”机会。
TechCrunch指出,Uber的全球扩张策略或许仍有待观察,但从个别市场的撤退确实为公司提供了一些未来选择。目前,Uber确实从退出的市场上持有的股份获得不少账面收益。但长期来看,Uber是否能从这些交易中获利,或找到并购机会重新进入这些区域市场,仍是一大问题。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