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苹果AirPods Pro体验:“真香”产品再升级

2019/10/29 20:19:31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 责编:沧海

“真香型”产品AirPods在今天凌晨突然更新了,用户期待已久的主动降噪功能终于到来。

入耳式的AirPods佩戴舒适吗?苹果的主动降噪到了一个什么水准?定价1999的AirPods到底值不值得买?除了降噪,它还有什么改进?——在使用这款产品之后,新浪数码谈谈初步感受,希望能解答这些疑惑。

“吹风机”设计的道理

AirPods Pro的外观是一次大改变,为了主动降噪功能,苹果终于采用了入耳式设计,并加大了耳机本体部分,这一切都是为AirPods服务。

外观改变在之前的爆料文中早有提及,“吹风机”的外形也毫不意外的被再次吐槽。

但这外观的每一分改变都有实际用途。比如要保证AirPods的沉浸感,之前的半开放设计天生不足,入耳式设计是最好的选择,塞进耳道那部分先在物理上隔绝一部分噪音,让反向声波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入耳式设计也成了很多人的纠结之处,根本原因是这种塞进耳道里的方式很容易让耳道疲劳,内外压力不同产生肿胀感,而且塞东西后人体会有“闷”的感觉。总体讲,在心理上,入耳式耳塞抗拒者会天然认为佩戴感必然不如之前的AirPods舒适。

AirPods Pro没有完全消除入耳式耳机硅胶部分的存在感,但尽量做了优化,包括:

  • 随机附带三种规格的硅胶耳套,让尺寸尽量合适;

  • 硅胶耳套本身很柔软,并且入耳部分很短,佩戴感不错;

  • 虽然是入耳式设计,但耳机内外是有通道的,官方称为“通气系统”,所以它不会产生压力差或者很闷的感觉;

  • 单只耳机重量控制在5.4克,比上代AirPods的4克只增重了一点点,尽量减轻耳朵压力。

这些加在一起,让AirPods Pro的佩戴感提升不少,已经是入耳式里比较舒服的款型。

▲可替换耳塞

入耳式设计带来的一个意外好处是,甩掉它的难度更高了,之前AirPods的著名吐槽梗是去奥森捡耳机,如今这一笑话将被AirPods Pro终结。只要选了合适的硅胶套,各方向玩命甩AirPods Pro一直到脑淤血都不会掉。

▲一代AirPods与AirPods Pro对比

另外一些小细节,比如它的硅胶套不像其他入耳式耳机那样是套在一个音管上,而是一个椭圆形内有卡扣的结构;电池盒也因为耳机外观的改变横向发展了,新耳机盒子的宽度大致等于之前盒子的高度,并且只有无线充电版本而不像二代那样可选;随机配送的也是USB-C转Lightning的线。

一个小吐槽点是,AirPods Pro本体圆润且滑溜,收到盒子里不太好拿出来,这几乎是使用之后感到设计部分唯一的缺点。

主动降噪的那些事

在讲这段之前,请将手中的iOS设备升级到最新的iOS 13.2,不然AirPods Pro中的部分功能无法使用。

AirPods Pro的配对过程跟之前产品不一样了。第一次使用打开盒盖,弹出配对卡片,手机端点一下“通过iCloud连接”,不需要再按后面那个钮就完成了配对,嗯,苹果式的“去实体按键”运动又向前了一小步。

▲贴合度测试会自动检测耳机跟耳朵匹配与否

配对之后,用户可以在蓝牙选项中给自己的耳机做一下“耳机贴合度测试”,iOS系统会播放一个几秒钟的音乐片段,耳机上的内向式麦克风会检测声波,以测试AirPods Pro本身跟你的耳道是否完美贴合。如果不是,它提示你调整下耳机位置,如果怎么调整都不行,说明佩戴者左右耳道大小不一致……可以换个硅胶塞试试。

▲不合适的会黄字提醒调整

这个细节凸显了AirPods Pro的科技感,其实类似这种“发声—回馈—调整”过程在HomePod上也有,可以看作是苹果把音箱上的技术浓缩到了耳朵里。

▲AirPods Pro外罩着黑色纱网

AirPods Pro外罩着黑色纱网的区域比上代明显大得多,在它内部是外向式麦克风,手机周围的噪音、也就是那些本该到达人类耳膜的震动,经过耳机时被内向式麦克风产生的震动抵消,最终达成降噪效果。

从原理和内外双麦这点上看,苹果的主动降噪原理跟其他家产品类似。都是利用声音本质是空气震动这特性来做主动降噪。不同之处是苹果的降噪功能是动态调整的,会以每秒200次的频率持续调节,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虽然AirPods Pro并不支持降噪级别调整,但它配置了一种“通透模式”,介于“降噪”(反向声波全开)与关闭(硅胶塞物理阻隔被动降噪)之间,让用户能清楚听到周围声音,适用于需要听到周围环境的使用情景,比如夜跑的时候。用手指捏一下耳机柄上那个平槽部分,就可以在通透模式和降噪模式之间切换。

▲三种模式可以在手机端控制中心切换,也可以在耳机上捏手柄切换

AirPods Pro的主动降噪耳机对手不是Bose 700或索尼WH-1000XM3的水准,毕竟这俩都是大耳罩设计,跟耳塞根本不是一类。AirPods Pro的直接对手其实是目前行业里口碑最好的索尼WF-1000XM3。

AirPods Pro的佩戴感要比索尼好太多了,当时我自己也曾经认真考虑过WF,戴了一会同事的放弃了,它的降噪体验很厉害,原因几乎都在佩戴感层面,是它的机体重量到了8.5克,并且WF突出耳廓部分太多,三点固定结构在耳朵上大幅晃动会掉,耳塞对耳道压力略明显。

在实际降噪方面,AirPods Pro跟索尼都达到了相似的水准。比如我现在坐在酒店房间里,把空调开到最大,被风声包围,降噪打开能让这种噪音消失,仿佛坐在一个空无一人的环境里,打开手机上的音乐,则几乎完全沉浸在歌声里了;如果打开电脑外放一首歌,戴上AirPods Pro之后大约只有60-70%的音量,摘下耳机才惊觉声音怎么这么大。

日常体验与听感

相比上代,AirPods Pro的明显改进在操作部分,从之前的“拍“,改成了”捏“。

因为变为入耳式,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大力一拍耳机,耳道可能会感到深深的伤害,所以苹果这次在耳机柄上装了电容感应器,外观上看仿佛耳机柄被磨掉一个平面。

▲有了专门区域,自定义手势不像之前那么多了(其实也不需要了)

有了专门的操作区,控制动作更多了:捏一下,播放/暂停或接电话;捏两下下一曲,三下上一曲;长捏约1秒半,切换主动降噪与通透模式。

▲官网虽然叫按,其实说捏更形象

这个电容感应器配有“咔嗒”一声的模拟,配合它触感,仿佛是之前带线控的iPhone配机线控耳机那感觉,连上一曲下一曲这些逻辑都一样。但遗憾的是苹果仍旧没有将音量控制放在手柄上,依旧要喊Siri或掏手机调整音量。

在看不到的耳机内部,AirPods Pro跟之前的AirPods采用相同H1芯片,依旧跟苹果产品搭配才能达到最佳表现,在过去半年,AirPods二代已经证明了这款产品的连接稳定性和功耗站在了行业顶尖水准。

AirPods Pro有它打底,续航也依旧没有让人失望,在关闭主动降噪的情况下,听音乐时间能到5小时,跟AirPods二代一致;比较神奇的是它在开启主动降噪或通透模式下,续航也能到4.5小时,没有大幅减少。打电话的话,单只耳机能通话3.5小时。如果没电了,放回充电盒子充电五分钟,音乐播放时间就增多一小时。

两年前写一代AirPods的时候我们就提到过,这款产品其实没必要担心续航,一般人很少能听4-5个小时歌,中间摘下耳机放回盒子去喝口水,电池不是大问题。

谈到听感部分,其实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喜好,而且耳朵的感触并不像眼睛那么容易看出区别。

内部硬件部分,这次的H1被苹果用System in Package(SiP)的工艺跟其他零件封装在一起,加上高动态范围放大器效率,让声音更纯净;苹果让内向式麦克风也参与了听感过程,除了降噪,它也参与声音优化,能调节中频和低频部分。

▲iOS 13系统支持同时连接两个,一边戴一只,正好能感受音质区别

这些加上入耳式的设计,相比半开放设计更容易把声音送入耳道,离耳膜也更近,整体感受就是AirPods Pro要比之前AirPods的声音要厚一点,让原来比较单薄的声音更有质感。音质有所提升。

最后仍是买或不买的问题

1999元的价格贵不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放在行业里,能跟苹果生态完美结合,有具备主动降噪功能的产品几乎只有Apple自己和Beats,但后者的产品形态不同,而且更贵。所以AirPods Pro成了唯一选择。

其实对很多人来说,AirPods二代已经是非常出色的产品,而在AirPods Pro开售的同时,上代产品并没停售。所以决定买不买AirPods Pro的因素,一个是看自己现在是不是活在苹果生态中(你的手机笔记本iPad手表全是苹果的),一个是看自己需不要多花700元增添降噪功能。如果不经常乘地铁或飞机,主动降噪并不是必须选择。

当然,有降噪更好,“没有花钱的不是”这句俗语依旧成立。加了“Pro”后缀的AirPods也确实是更出色。就像iPhone 11 Pro之于iPhone 11一样,苹果终于给自己近几年开创口碑和销量几乎都是表现最好的产品做了层次分级,多了降噪,更多选择更多欢笑——以及更多的用户。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软媒旗下网站: IT之家 最会买 - 返利返现优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软媒旗下软件: 软媒手机APP应用 魔方 最会买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