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消息,网易CEO丁磊16日出现在了母校奉化中学的新校区迁入仪式上,分享了自己11年“惨痛”的学习经历。丁磊坦言,自己是个不务正业的学生,但对兴趣的投入,让他终身受益。
对于偏科,他建议大家改变看法,借鉴西方教育“专才”培养的思路,以短补长,而不是以长补短。丁磊也自曝,高一时在全班倒数第6,但未曾放弃,最后考上了重点大学。据学校透露,丁磊在高三下学期,数理化生物英等科目从六七十分突飞猛进,提高到生物化学96分、数学99分,将近满分,讲述了一段学渣逆袭的励志经历。
回忆创业历程,丁磊表示,“创业20多年到今天,关于互联网的知识都是自己学习的。”在他看了,保持终身学习就不会落伍,也不会心力憔悴,这个时代会犒劳终身学习的人。
在演讲中,丁磊还分享了他与巴菲特吃饭的经历,称“吃饭的时候,肯定不是去谈这个饭好不好吃,大家都会带着问题去问他,去当面请教他,怎么看一个企业的价值?怎样有作为?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丁磊向现场的学生们建议,“一个人不管贫穷和富裕,都应该学习认清这个世界,更新自我。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习惯是值得你坚持一辈子的,那就是终身学习,保持好奇心。如果你有好奇心的话,会促使你更主动地终身学习。”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校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其实,很久以前高书记(注:奉化区委书记高浩孟)就邀请我说有没有机会,在奉化中学搬到新址的时候给同学们讲一讲,我说好。今年2月份,我就已经到这个校区踩过点了,我觉得能够在这么环境优美的地方读书,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我对奉化有非常多美好的回忆。1971年,我在奉化读书时,奉化总共有三个小学、两个中学。在11年的读书生涯里,把这五个学校全读遍了。
读书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呢?其实很痛苦,极为痛苦。(笑声)我读小学的时候,我记得第一个小学是三小,读了一年半以后,因为三小要拆了,莫名其妙被并到了一小,那个在城东。后来,我家从城东搬到城西,又读了二小。等我在五年级小学升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有两个中学可以选,一个是锦屏中学、一个是奉化中学,我去了锦屏中学读书。
那时候,我心理压力很大,因为锦屏中学从来没有人考上过大学。(笑声)我1986年去锦屏中学的时候,我爸爸是大学生,他特别喜欢我,那时候他也跟我说:要不努力下,把我弄到奉化一中去。我说不用,我还有一次机会。在初中转高中的时候,我终于考到了奉化中学,和在座的老师、同学们成了校友。
考到奉化中学以后,我其实成绩并不好。那时候我们班上有54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六名。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班主任,把我们最后倒数六名同学拉到教室门外骂一顿,他说:你们拖了我们班的后腿,这个印象很深刻。
本来我以为考上奉化中学以后可以放松一些,因为那时候大家说:考上奉化中学,一只脚已经踩到了大学的门槛里面。但很遗憾的是,那时候大学的录取率是在22%左右,不像现在那么高。倒数第六名意味着什么?两只脚都不在门槛里面,考上大学还是很难的。
我们那个时候,工作都是国家分配,你如果没有读好书的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选择。这使得对我来说,能不能考上大学、考到一个好的大学变得非常重要。很幸运的是,我从班上的倒数第六名,经过每一个学期不停地努力、不停地努力,在最后考大学的时候,考到了高中读书时最理想的成绩,全班第十名。然后我又以比重点分数线多一分的成绩考上了一本,以多一分的机会去读了最喜欢的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当时,我松了一口气,终于把这十一年痛苦读书的过程给迈过去了。
但是回想这十一年,我也在想:什么样的事情造成了我读书那么痛苦?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印象中,我高考语文是不及格的,如果再有一门不及格,我连大学也考不上。很不幸,高考时,我化学有一页纸忘记做了。刚刚看到学校送的当年的成绩单,我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的化学成绩是96分,但我记得我高考化学成绩是69分。那时候,考大学三天连着考七门课,化学是在当天下午考试。当时考完以后,我心理压力极大,觉得最后一页没有做,会不会考不上大学。很幸运的是,分数线下来以后,我比重点分数线高了一分。很幸运。其实,多一分跟多二十分是一样的,因为我只想去那所大学。
所以,我到了大学以后非常开心,因为大学实行学分制,有必修课也有辅修课。在电子科技大学的四年大学生涯,是我最开心的读书时光。
在大学里,我超出了学校对我们学分的要求,学了很多辅修课的专业知识。那时候我去图书馆学习就有个习惯,一定要读原版的材料。在大学最后一年的时候,我读到了《Byte杂志》上写的互联网。其实那时候我们还不叫“互联网”,而是说有一群电脑可以连在一起相互通信,电脑和电脑之间信息传输的速度非常快,就这么一个概念。我在毕业的时候就想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要去体验一下这个网络是什么东西。
其实,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班上比我学习优秀的人非常多,不止一个,是几十个这样的规模。像我们班上前十名的同学,后面我们也有联络,但我感觉大家好像在事业上都不是那么如意。我就在想,为什么这些人到了社会上跟我有很大的不一样?(掌声)他们的学习比我好,应该说能力比我强,为什么有这种差异存在呢?
我后来觉得,其中有一条,因为我是从小有兴趣的人。我非常感激我的爸爸,他是一个热爱电子的工程师。我爸爸在我6岁的时候就开始逼我每个月和他一起阅读杂志。那时候家里一共三本杂志,一个是《大众科学》、一个是《无线电》、一个是《科学画报》。每次看杂志,我爸爸就跟我分享说,世界有哪些技术正在影响和改变整个人类社会。
有一次,我记得是1977年,也就是我6岁的时候,我爸爸看到《无线电》杂志上有张电路图,教大家怎么做一台电视机。我是亲眼看到他去买零件,去向别人请教。于是,我们家有了那个年代奉化镇上第一台电视机,那是一个9英寸的电视机。这个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让我一辈子难以忘怀,是他培养了我对电子的兴趣。
后来到1983年,我非常感谢奉化有个青少年宫办了一个兴趣小组,叫“无线电兴趣小组”。当时我就报名参加了这个小组,做了一个六管收音机。那时候很多家长不理解,你一个小孩子不好好把成绩弄好,反而去学习无线电这些东西,有什么价值。但对我们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可以去理解整个电子世界是怎么运作的机会。
这种兴趣、这种求知欲,后来我一直终身保持。到现在,我每天晚上一有空会抽出时间来看三本杂志的摘要,一个是《Nature》自然杂志,一个是《CELL》细胞杂志,一个是《Science》科学杂志,然后去理解这个世界上那些创新的东西对今天的改变。
因为有这样一个兴趣,我在奉化中学的时候,也会在读书之余,在学校的电脑上用Basic语言写游戏程序。总体而说,我是一个比较不务正业的人,喜欢为自己的兴趣投资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后来我在工作中,看到很多人来网易工作,不是因为兴趣,只是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我有时候会很疑惑,你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兴趣?你的兴趣又在哪里?其实今天,很多毕业生来网易找工作的时候,我发现在他们身上找不到兴趣这两个字。他只是说,爸妈要求,我想找一份工作,想稳定。
但是,这个世界上很多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兴趣驱使的。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罗大佑的故事,大家知道罗大佑是优秀的音乐人、是歌手、是个词曲作家,但他其实原本是个放射科的医生。那时,我体会到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今天很多同学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偏科是不是一件好事情?我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也在思考今天的教育,因为我自己有一个比较痛苦的读书经历,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能够读得轻松一点、开心一点。我看到,我们的东西方教育有一个差异,中国很多课程设计,都希望你能够全面发展。但在国外,更希望你在某一个方面出类拔萃。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数理化基本是全班前三,但是语文一直不好,英语马马虎虎,所以并不是一个很全面发展的人。但因为对数理化有无限热爱,一直很受益。
这里还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经历。我到电子科技大学以后,有一年大学物理极为难考,班上只有三个人及格,剩下27名都不及格,但我一个人考到了85分。我没有用多长时间复习,只是随便看看书,就理解了里面的内容。(掌声)
所以,我自己也希望大家可以改变对偏科的看法。像现在学校里的考试都设置了满分,很多人读书的目的,就是在补差距,比如数学120分满分,你考97分,那就要想方设法地为这23分差距努力。我个人建议,如果你是真的很喜欢物理、化学,那么请你更多地投入在这门功课上,一路攻克,一直往前走。
对于学习过程,我还想分享一样东西,就是学习方法。我曾经生物考得很差,经常班上倒数。那时候,我妈一个朋友的小孩经常考班上第一名、第二名,我妈妈跟我说:要不要找一个时间跟他聊聊,看看他读书有什么秘诀。很幸运的是,这个同学给了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启发。我大概跟他聊了1个小时,聊完以后,我如梦初醒,找到秘诀,在以后的所有的生物考试里面,我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考到近满分的成绩。(掌声)
这里,同学们肯定会想,这个人到底传了什么秘诀?这个人跟我说:生物其实很好学,根本不用背,随便听一听,考试基本满分。我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说,你在上生物课之前,要把课程内容认真读一遍,脑子里面想这个细胞、细胞核、草履虫都是怎么一个形象?每一个零件是怎样的关系?要在脑子里放电影一样放一遍,然后问自己有哪些没搞懂。当你带着这些不懂的问题到课堂上去听,听完以后基本都能理解。
我觉得,其实他教我的这套方法就是,对于任何知识的理解都要有一套逻辑,逻辑是最主要的。没有逻辑,光死记硬背是非常难掌握的。
在这个同学告诉我这个方法以后,我把它应用到了物理等等所有的学习中。只要是有逻辑的课程,我学习起来基本上非常轻松。当然,很多要靠死记硬背的东西,我还是会掉链子。比如:英语、语文。(笑声)在逻辑开启了我的学习之路以后,我觉得在我们的学习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秘诀要跟大家分享,就是要脸皮厚。
我在读书的时候发现,成绩优秀的人,他不愿意问别人问题。但恰恰我是一个脸皮比较厚、成绩比较差的人,所以后来我在大学和工作当中,我会不停地向身边优秀的人去请教各种问题。“不耻下问”,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句话,我非常欣赏。人在江湖上行走,有机会一定要多跟别人请教。
像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是没有人教给我互联网的,老师也没有教过。除了在《Byte杂志》看到的文章外,我是有一次看广告,看到在北京有人架了BBS。那时候,很幸运在宁波邮电局,我可以免费地打长途电话,我就马上打电话去问他:这个东西是真的吗?可不可以教我一下?
所以,如果说,在今天,学习是一件需要终身努力的事情,那么在学习方法上,首先第一个是要有逻辑,第二个就是要不耻下问,跟身边最优秀的人学习。还有一个就是,认准了方向之后永远不要放弃。我之前说过,我刚进奉化中学读书的时候,是倒数第六名,后来,我就靠每个学期不停地进步,不停地进步,最后有机会考上大学。如果没有中国的大学教育,今天我估计不会有这样的发展。
除了在学校里读书,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即便离开了学校,你也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很多人说:人为什么要一辈子不停地学习?我想,学习可以让你更从容地理解这个时代,并且和这个时代相处。因为学习,你不会落伍,你会和优秀的人永远在一起,齐头并进,分享探索世界的乐趣。
我创业20多年到今天,关于互联网的知识都是自己学习的。我记得,当初为了借三本PCPIP的书,我要坐4个小时的火车,从宁波跑到杭州,还得请人家吃饭,最后书借回来以后只能看一个礼拜。在那个礼拜里,我做了无数的笔记,因为那是我的兴趣,那是我的热爱。后来,我在互联网创业过程中,我也没学过管理,所以我去中国商学院读管理。每次遇到问题,我都会去看其他优秀的企业、其他优秀的老板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认为,当你能保持终身学习的时候,你就不会落伍,你也不会心力憔悴。我们有句话说,这个时代会犒劳终身学习的人。美国有位投资大师巴菲特,我有几个朋友请他吃过一顿饭。(笑声)当然这顿饭很贵,上百万美金。吃饭的时候,肯定不是去谈这个饭好不好吃,大家都会带着问题去问他,去当面请教他,怎么看一个企业的价值?怎样有作为?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人不管贫穷和富裕,都应该学习认清这个世界,更新自我。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习惯是值得你坚持一辈子的,那就是终身学习,保持好奇心。如果你有好奇心的话,会促使你更主动地终身学习。
最后我想说,今天,我们在学校学习所有的东西,都是有教材,都是有标准的,老师上课讲什么,考试考个好成绩,你排第几,大家一目了然。但是到了社会上,其实,市场上的竞争是没有公式的,也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你想要在未来的社会竞争里胜出的话,第一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第二个,还要有终身学习的热情和追寻梦想的勇气。我希望大家能够一直保持热爱,保持勇气,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精神。在未来的路上,脚步不停,大放异彩。谢谢!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