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这么骄傲过。”7 月 23 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附近海滩,一位从广州赶来的天文爱好者感慨道。
早上八点不到,他就带着孩子和父亲就从文昌市内出发,驱车近一小时赶到了龙楼镇的这片海滩,此地被当地人誉为 “观看火箭发射胜地”。在海南猛烈的阳光下,他和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上千名游客一起期待 “天问一号”发射壮观的飞天盛况。
人群在翘首以盼。
有人为了占据有利地形,已经在海滩上驻守了近 3 个小时;有人游进了大海,趴在大石头上,举起了自拍杆;更甚者全家总动员,两个人在沙滩,两个人找高坡……
12 点 40 分左右,人们开始在心中倒数 “十!九!… 三!二!一!”
伴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长征五号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人群欢呼不止。“好美啊!”“太壮观了!” 随着壮丽的尾迹云划过天空,有人开始激动的鼓起掌来,一个接着一个,整片沙滩都响起了鼓掌叫好的声音。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 2167 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一、“发射那一刻,我忍不住想哭”
这是一次被万众期待的出发。
“天问一号”作为我国第一个自主火星探测任务,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磅出击。
在文昌当地,这种期待感更甚。因为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所在,外界的关注目光不断聚集到这里,各种资源也不断往这里汇流。这座海滨小城在各种意义上站上了全世界的焦点中心,一举一动备受瞩目。
“没有疫情的时候,每年这时候可能会有几十万游客涌进来,为了看火箭发射。”文昌海滩附近的一家章鱼小丸子店铺的老板告诉我们,他每年的生意都要就依仗这几个月,今年受疫情影响差一点,但小店还是人满为患。
这种 “火箭经济”影响到了文昌的方方面面。
当地酒店可以看到火箭基地一日游传单,出门打听一下就会遇到提供包车前往龙楼镇服务的司机。这里的酒店、公园甚至饭后甜点,都能看到火箭的样式。
(某酒店内等待观看火箭发射的人群)
正因如此,全国天文爱好者慕名而来。
“特意带孩子过来看火箭,想让他崇拜科学以后走正路。”一位来自江苏省的父亲告诉记者。而他的儿子用 “激动的心,颤抖的我”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
火箭发射升空后,这名还在上初中的少年说,“我忍不住想哭,从没这么骄傲过。”
一位从海口赶过来的 70 岁老人讲,“我祝愿我们的国家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二、“如一切顺利,我国深空探测将向前迈进一大步”
很多人称火星是 “探测器坟场”。
迄今为止人类共执行过 44 次火星探测任务,包含 57 个探测器任务,其中 19 次任务成功,25 次失败,成功率只有 43%。低于探月任务成功率 53%。
1962 年,苏联自发射 “火星 1 号”后,11 年里连续发射了 7 枚火星探测器,均以故障、失联、坠毁为结果,没有一次取得完全成功。2011 年 11 月 8 日,俄罗斯发射了自苏联解体后的首个火星探测器,但因探测器故障,连同搭载中国的 “萤火 1 号”卫星,一起离轨坠毁。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天文八卦学”专栏作者刘博洋告诉记者,历史上的火星着陆器,有不少都是在降落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任务失败。
背后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点:
一是火星离地球还是有点远。他解释道,即使是火星离地球最近的时候,信号以光速从火星传回地球,也要 3 分多钟,一个往返通信需要 6 分钟。这个时间延迟导致我们无法及时收到探测器的信息再发出指令,只能依赖探测器的自主判断、自主控制,对探测器本身的 “智商”要求很高。
二是,火星大气稀薄,它的大气层的密度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不到。这使得它很难提供足够的空气阻力来让着陆器的速度降下来;但同时,它的密度又足以让探测器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因为摩擦而达到很高的温度,如果防护不到位,对探测器仍然有一定的威胁。
一位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天文爱好者丁泽(化名)告诉记者,“飞向火星还意味着离开地球近地轨道,航天器将失去地球磁场保护,宇宙射线、太阳高能粒子等对电子设备考验更大。”
“如果顺利实施,将让我国的深空探测向前迈进一大步。”刘博洋讲,这次天问一号想要利用 1 次发射完成 “环绕”、“着陆”、“巡视”火星这 3 大任务,整体技术难度极高。
事实上,今年原本有四个火星探测任务计划在 7 月升空,包括中国的天问一号、美国的火星 2020、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以及欧空局和俄罗斯宇航局合作的 ExoMars 2020 任务。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俄欧合作的这个任务已经推迟到 2022 年发射,只剩下了中、美、阿联酋这三个任务。
刘博洋还告诉记者,阿联酋的探测器只是一个火星轨道器,也就是只包含绕着火星转的一个人造卫星。美国的任务主要是带上去一个火星车,并且它还将携带一个小型的直升机。中国的任务则是既有轨道器、又有火星车也就是巡视器,相对来说最复杂、最有挑战性。
他感慨道,“作为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任务,这样的设计可以说是体现出我们的航天人对的咱们的航天工程技术有很强的信心。我们希望天问一号一切顺利,圆满完成预定任务!”
三、“敢于问天,就已足够勇敢!”
在龙楼镇当地乡亲们眼中,文昌发射基地里面的中国航天工作者,既熟悉,也陌生。
在这座总人口只有 2.6 万人的海南小镇上,这群穿着制服来来往往的航天人,早已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日常,成为了小镇本身的风情之一。
而每次龙楼上方响起震耳欲聋的火箭轰鸣声,这群 “普通人”一次次代表中国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将全世界目光汇聚于此 ,当地老百姓总会与有荣焉。
一位本地的司机师傅骄傲的说,“他们是在为国争光啊!”“了不起!”
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
一条 “问天路”,背后需要几代航天人呕心沥血的付出贡献。
丁泽告诉记者,首当其冲的就是嫦娥工程的经验、技术、人才积累。从 2007 年到 2018 年,嫦娥工程通过四次任务逐步实现了月球的环绕、着陆和巡视,这其中积累的实战经验、技术总结。
以及,这十年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胖五”就位,这次 “胖五”也是再次出征,中国可以用自己的运载火箭去执行地火转移轨道发射任务。
他提到,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我国已经建成了深空测试网。“为了天问一号,去年底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喀什站刚安装了新的大口径天线,并与近期完成了一系列改造工作。同时还有佳木斯深空站,装备有了目前全亚洲口径最大、接收灵敏度最高的深空测控天线,我们在深空探测领域一直在奋起直追。”
除此之外,火星探测器降落到火星表面的整个过程,还涉及到了更多的工程设计问题。
他举例,如进入火星大气过程中的高温,进入大气后还需要进一步减速,这涉及到了超音速减速伞的设计制造,最后还要利用气囊、反推火箭才能最终才能安全降落到火星表面。更难的是这一切都需要探测器自主完成,探测器本身要足够的智能化。
“我们敢于问天,踏及前人未涉足的领域,就已经足够勇敢了!” 丁泽感慨。
问天,一直是人类最伟大的浪漫之一。祝福带着全国人民期待的 “天问一号”,顺利地降落到火星表面,漂亮地完成预定目标,让我们也终于能够加入探索火星的俱乐部。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