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TeleGeography 分析师 Shermaine Yung 发表最新博客文章。她指出,自从美国政府拒绝向 PLCN 海缆授予开通许可已有一年时间,这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扰乱了跨太平洋海缆市场。
PLCN 海缆的简单回顾
PLCN 是由一家中国公司持有多数股权的海缆系统,于 2017 年对外公布,计划直连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洛杉矶,同时也在中国台湾地区和菲律宾登陆。然而,美国当局以国家安全为由,PLCN 海缆的投入使用计划一推再推。
2020 年 2 月,谷歌向美国政府提出申请,请求批准 6 对光纤对中的一对连接至中国台湾地区。随后,美国司法部于 2020 年 6 月拒绝 PLCN 登陆中国香港地区。
2020 年 8 月,谷歌和 Facebook 重新提交了一份新的登陆许可申请,不涉及太平洋光缆数据通讯有限公司 (PLDC) 的光纤对,同时不在中国香港地区登陆。至此,新的 PLCN 海缆在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之间有一对光纤对,在美国和菲律宾之间有一对光纤对。
随后,其他计划中的连接中国香港地区的跨太平洋海缆,开始撤回登陆许可证申请:
・2020 年 9 月:Bay to Bay Express 撤回申请。该海缆随后被 CAP-1 海缆系统计划取代,该计划将连接美国西海岸和菲律宾。
・2020 年 11 月:Hong Kong-Guam 海缆撤回申请。
・2021 年 3 月:Hong Kong-America 海缆撤回申请。
此外,2021 年 4 月对外宣布的两条跨太平洋海缆 ——Bifrost 和 Echo,都不会登陆中国香港地区:
・Bifrost(Facebook,Keppel,Telin)。登陆点:美国西海岸、关岛、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Echo(Facebook,谷歌)。登陆点:美国西海岸、关岛、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中国香港的下一步是什么?
人们对这些新建海缆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登陆有很多猜测。这让很多人质疑中国香港地区是否会失去其作为亚洲重要信息枢纽的地位。
毫无疑问,2020 年发生的事情可能会改变中国香港地区作为未来跨太平洋海缆登陆点的游戏规则,但这不能与中国香港地区作为亚洲信息枢纽中心的长期稳固地位相混淆。
首先,目前只与一条跨太平洋海缆(亚美网关海缆系统 AAG)直连中国香港地区。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国际连接来自亚洲内部的海缆系统。据统计,2020 年中国香港地区的国际带宽流量达到 118 Tbps,紧随日本 (136 Tbps) 和新加坡 (149 Tbps) 之后。
同时,通往中国香港地区的高容量海缆的投资仍在继续。计划中的亚洲内部海缆,如 Southeast Asia-Japan Cable 2 (SJC2) 和 Asia Direct Cable (ADC),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登陆中国香港地区。
中国香港地区也将继续作为进入中国大陆地区的主要信息枢纽,因为中国大陆地区有大量的流量需求。因此,虽然中国香港地区短期内不会成为跨太平洋海缆的枢纽,但它仍将延续现状。
亚洲新枢纽的崛起?
当我们看到其他地方被选为这些跨太平洋海缆的替代登陆点时,它们是否会发展成为亚洲的二级互连枢纽,或者仅仅是中转站?
当然,要想成为区域枢纽中心,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跨太平洋海缆的登陆。政府法规、市场开放度、成本和地缘政治关系等其他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运营商能否进入该国。
新加坡已经是亚洲领先的信息枢纽,跨太平洋海缆直连该国只会加强这一地位。而其他地方未必如此,众所周知菲律宾和印尼的政府监管严格,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尽管更多的海缆可能会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登陆,但人们应该谨慎看待这与它们成为新兴枢纽之间的直接关系。当然,连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新海缆肯定会增强其各自用户群的连接。
我们认为,这些地方最初可能更多的充当中转站,帮助实现跨太平洋海缆与亚洲内部海缆相互连接,而不是成为新的区域信息枢纽。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