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6 月 18 日消息 昨天 9 时 22 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长征 2F 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以一往无前之势冲入澄澈霄汉。随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完成太阳翼展开,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昨天下午 15 时 54 分,神舟 12 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18 时 48 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先后进入核心舱。
进入空间站后,航天员首先要干什么?今天上午又有那些工作安排?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师孙军介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后,第一步要做的是设置电解制氧档位,安装水箱,解决用水吃水,主要是和基本生活有关的一些工作。另外他们还要对睡眠区进行整理。此外,航天员乘组还要进入到货运飞船,把货运飞船的一些物品运到核心舱安装。无线 WiFi 设备已经被带到太空,航天员乘组计划 18 日上午安装。孙军介绍,我们天上的网和地面的网是连成一体的。有了 WiFi 之后,航天员就可以和地面人员、甚至是他们的家人,进行顺畅沟通和视频通话。
IT之家了解到,“天宫一号”于 2011 年成功发射,发射重量 8 吨左右,提供给航天员的舱内活动空间为 15 立方米,可以满足 3 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这相对于神舟七号 7 立方米的舱内活动空间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依然比较局促。
当 2021 年我国开始建造空间站时,为了提高航天员太空生活的“舒适度”,设计师们为航天员预留了相对充裕的生活环境,舱内活动空间从天宫一号的 15 立方米提升到了整站 110 立方米,简直是从“筒子间”搬进了“大平层”。中国空间站本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分别设置了生活区和工作区。生活区内有独立的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还配有太空厨房及就餐区。在设计上最大程度考虑到私密性和便利性,极大地提高了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质量。
在太空中,航天员也能实现“睡觉自由”,能够享受独立的睡眠区,确保睡觉不受干扰。虽然依然要把自己“装进睡袋”,但已经实现了从“站睡”到“躺睡”的变革了。独立的睡眠区能够让航天员更放松,享受相对高质量的睡眠,让他们的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元气满满”。航天员虽然不能享受和地球上一样的淋浴和泡澡,但每个人都能够在一个“包裹式淋浴间”里,手持喷枪,把自己擦拭干净,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个人卫生问题。
除此之外,随着 10 多年来我国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飞跃,设计师们在之前的总体设计方案上不断升级,采用全新的信息技术,让中国空间站有了“移动 WiFi”,并创造了一个智能家居生活空间。
在中国空间站里,设计师们给每一个航天员准备了一个手持终端,航天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 App 调节舱内照明环境,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 不同的舱内灯光,能够调节航天员的情绪,避免长时间处于单调的环境所带来的不适。仅仅就舱内灯光环境和温度环境,设计师们就进行了多次体验,反复验证和调整,尽最大可能让长时间驻留太空的航天员有舒适的生活感受。
在以往的载人航天活动中,天地通话是“传统项目”。在中国空间站运行中,设计师们会给航天员预留一条私密语音通道,航天员可以在这里和家人打电话“说悄悄话”,分享自己在太空生活的心情。平时,航天员们都带着骨传导耳机,舱内的 WiFi 可以方便他们在站上各个舱段相互通话,而且他们在任何位置上也都可以与地面通话。
IT之家了解到,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每分每秒,都有地面工作人员密切关注。不仅如此,地面还有一个和天上一模一样的空间站,就是为了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地面人员能够根据模拟空间站的实际情况,给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强有力的地面支持。
中国空间站(天宫空间站,英文名称:Chinese Space Station )预计在 2022 年前后建成。空间站轨道高度为 400~450 公里,倾角 42~43 度,设计寿命为 10 年,长期驻留 3 人,总重量可达 90 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2021 年 5 月,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5 月 29 日晚,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这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第一次应用性飞行。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 。6 月 17 日 15 时 54 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6 月 17 日 18 时 48 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综合央视新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众号等)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