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索斯的一小步
穿着蓝色宇航服的贝索斯带着牛仔帽迈出太空舱,向在德州沙漠里等候降落的人群微笑挥手。11 分钟的飞行很快结束,两鬓已经有些斑白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孩童时期的梦想,至少是迈出了第一步。
无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蓝色起源,还是对太空旅行,此次飞行都只是一小步。但只有这些冒险先行者不断累积硅步,才有可能推动人类朝着太空旅行以及星际移民,在未来迈出决定性的一大步。
继上周的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之后,蓝色起源(Blue Origin)创始人贝索斯今天也乘坐自家 New Shepard 火箭,进入了距离地面 106 公里的地球轨道,成为第二位乘坐自家太空旅行公司飞行器升空的亿万富翁。个人身价超过 2000 多亿美元的全球首富已经辞去了亚马逊 CEO 的职位。
贝索斯之所以挑选今天(7 月 20 日)这个日子,因为这是美国乃至人类航天历史的一个里程碑。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 11 号飞船成功登月。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是人类的一大步。”
那年 5 岁的贝索斯也在电视前观看了登月转播,和无数孩童一样,他对航空航天充满了梦想。正因为如此,贝索斯在完成太空之旅之后向阿姆斯特朗致敬,“这只是蓝色起源计划的一小步。我们真正想做的是建造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行器,修建一条太空之路,让我们的孩子建设未来。”
随 57 岁的贝索斯一道体验失重感觉,从太空观摩地球的还有 82 岁的美国传奇女飞行员芬克(Wally Funk)、18 岁的荷兰大一新生达蒙(Oliver Daemon)
以及贝索斯的亲弟弟马克・贝索斯(Mark Bezos)。这趟飞行同时创造了进入太空宇航员的年龄最大记录和最小记录。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没有驾驶员的载人太空旅行。在起飞之前,四人在得克萨斯州的发射基地进行了 14 个小时的训练。
此前花了 2800 万美元拍卖到船票的神秘旅客因为“时间冲突”理由,主动退出了此次飞行。原本预定第二批升空的荷兰男孩达蒙接替了这个座位。他的父亲是荷兰私募投资大亨,这是他给儿子送上的高中毕业旅行。
贝索斯原本想成为太空旅行第一人,他早在 6 月初就宣布计划在 7 月 20 日乘坐火箭进入地球低轨道,并通过拍卖方式发售第一张船票。但在他宣布安排不久,维珍银河创始人布兰森却提前了自己的发射计划,比贝索斯早了 9 天时间升空,也把太空旅行第一人的光环揽到了自己手中。
虽然被布兰森抢了首飞的光环,但这并没有影响贝索斯的兴致。贝索斯激动地表示,自己实现了男孩时期的梦想。“大家都问我是否紧张,我只是感到好奇,想知道可以感受到什么。”创造最老宇航员记录的芬克更是激动万分,她原本在 1961 年就完成了 NASA 的“水星 13”项目(送女性进入太空)所有训练,但因为项目取消被迫搁置了自己的宇航梦想。贝索斯给了耄耋之年的她圆梦机会,完成了人生最大夙愿。
长达 18 米的 New Shepard 火箭升空之后,在距离地面 76 公里的高度与太空舱分离,然后垂直降落回到距离发射基地几公里的空旷地带。载着四名旅客的太空舱继续升空直至距离地面 106 公里的高度,四人可以解开安全带,在外太空边缘体验近 4 分钟失重感觉。之后太空船返回大气层,最后打开降落伞降落在沙漠地带。整个飞行时长近 11 分钟,火箭和太空舱都是再次使用的。
马斯克不屑一顾
在全球媒体关注和社交网络热议中,或许只有马斯克对贝索斯此次太空旅行不屑一顾。“他只是在地球边缘转悠转悠”,马斯克几天前以大笑的表情在推特上转发了粉丝嘲讽贝索斯的图片,又双叒叕公开贬损贝索斯并没有真正进入外太空。
众所周知,马斯克一直瞧不上贝索斯,多次在公开场合嘲笑蓝色起源在航天领域只会追随自己。但相比马斯克的张扬无忌,贝索斯始终以一种沉默是金的态度应对。贝索斯从不公开回应,更不在推特上斗嘴。
相比布兰森九天前在离地 80 公里的低轨道底部边缘飞行,贝索斯此次的飞行高度更提升了一点,正好超过了 62 英里(约合 100 公里)的外太空与大气层的分界线 —— 卡门线,但在卡门线以上只停留数分钟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马斯克嘲讽贝索斯只是在地球边缘转转,也并没有问题。
相比维珍银河和蓝色起源只是在地球低轨道体验失重,马斯克的 SpaceX 则计划今年年底直接将旅客送入国际空间站,并绕地球轨道进行飞行。SpaceX 已经在去年 5 月通过“猎鹰 9 号”火箭,将两名美国宇航员送入了国际空间站。这是 SpaceX 首次送人进入太空,也是美国自 2011 年航天飞机退役之后首次使用国产飞行器载人航空。
当然,马斯克只是看不上贝索斯,对老前辈布兰森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在布兰森升空之前,马斯克甚至亲自到维珍银河的发射基地送上祝福。布兰森无疑值得所有人的尊重。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冒险,上天下海探索地球,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苹果传奇广告《非同凡想》里面致敬的第四位人物就是完成热气球飞跃大西洋壮举的布兰森。
对布兰森来说,带着公司高管一道进行首飞,完全符合他的行事风格。布兰森甚至对媒体表示,太空旅行公司创始人要是真有自信就亲自首飞升空。但实际上,布兰森的这一飞仅仅是维珍银河飞行器的第四次试飞。他抢先贝索斯升空首飞,多少是为维珍银河随后的融资和预定进行推广。
在布兰森成功首飞之后,他的维珍银河就随即宣布了 5 亿美元的融资计划。买票预定上太空的用户也超过了 600 人,每张预售票在 25 万美元左右。蓝色起源还没有公布目前的太空舱票价和预定人数,外界也无从得知达蒙的亿万富翁父亲为自己孩子这趟毕业旅行支付了多少金额。布兰森冒险并不稀奇,但世界首富贝索斯此前行事一向谨慎低调。虽然 New Shepard 火箭此前已经成功试飞了十多次,但贝索斯决定自己亲自登舱首飞,依然令人感到惊讶。
并不是谁都有这样的勇气,除了那位花了 2800 万美元拍下座位票的神秘乘客,曾经饰演乔布斯的美国影星艾仕顿库彻(Ashton Kutcher)也退掉了维珍银河第二班的船票上太空。妻子米拉・库妮丝(Mila Kunis)劝说库彻,他是个已婚男人,而且孩子还小,这个时候去太空旅行对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明智决定。
竞争者共同梦想
这三位从事太空旅行竞赛的亿万富翁,正好是五零后、六零后和七零后。虽然马斯克一直乐此不疲地嘲讽贝索斯是跟屁虫,但实际上两位亿万富翁都有着同样的梦想,也是差不多时间开始投资太空旅行领域。
蓝色起源起步于 2000 年,贝索斯在前一年看了一部讲述航天梦想的励志电影《十月的天空》,回忆起了自己童年时的航天梦想,萌发了自己创办一家太空公司的想法。第二年他在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的高点抛售了部分股份,套现创办了蓝色起源。要是抛售晚一点,网络股泡沫破灭,可能就没钱打造蓝色起源了。
传记作者后来翻出了贝索斯 18 岁那年(1982 年)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证明了他的少年梦想。当时稚气未脱的高中毕业生谈到自己的梦想是在未来打造一个可以容纳 200 万-300 万人的星际酒店主题乐园,最终的梦想是让人类撤离地球。是的,创办网络书店和万物商店还是遥远的未来。
无独有偶,就在贝索斯创办蓝色起源的差不多时间,马斯克也在设想着将人类送入太空,未来殖民火星。那时候他创办的网络银行公司 X.com 和竞争对手 Confinity 合并,但后者的创始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却取代了他的 CEO 职位,还把公司改名为 PayPal。
当时的马斯克有足够的时间重新设想自己的下一段创业旅程。为了将自己的梦想落地,他还专门跑了俄罗斯去购买廉价火箭,但带着失望回到美国,决定自己来打造低成本火箭。这就是他在 2001 年规划创办 SpaceX 的缘由。
也是在 2001 年,曾经做过 NASA 工程师的美国对冲基金大亨蒂托(Dennis Tito)花了 2000 万美元,乘坐俄罗斯的联盟号太空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生活了八天,完成了自己的太空梦想,成为了自费进行太空旅行的第一人。
不差钱的 NASA 拒绝为非专业宇航员、亿万富翁提供圆梦服务,甚至拒绝蒂托进入训练基地。相比之下,俄罗斯很需要这笔钱,不在乎出售一张船票。他的这一惊世之举,直接促成了布兰森随后创办维珍银河。毕竟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差钱的富翁,愿意支付高额价格去太空圆宇航梦,布兰森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虽然 NASA 拒绝了蒂托的付费上天请求,但随后的政策变化却迫使 NASA 改变了态度。由于不愿承担航天预算不断攀升,小布什政府从 2004 年开始决定放开航空航天产业,推出商业载人航天飞行项目(Commercial Crew Program),把外包给国内私营公司,刺激商业航空行业竞争。
NASA 公布自己的太空探索项目需求,投入一部分资金,转移一部分技术和设计,而私营企业自己负责设计和打造太空飞行器。除了 NASA 的投资,他们需要自己进行融资。为了竞标得到项目,私营企业之间面临着激烈竞争,只有拿出可靠稳定又具成本优势的方案和产品,才可能得到 NASA 的投资和合同。
从几位亿万富翁开始投资这一领域,到今年三家公司先后载人上太空,时间过去了 17 年时间。距高盛估计,过去 20 年各家航天创业公司总计筹集了 133 亿美元资金。马斯克对贝索斯各种看不上的背后原因,是两家公司正在展开激烈竞争。对竞争对手各种公开打击,也是马斯克的一贯风格。
两大首富太空争斗
有趣的是,马斯克和贝索斯还曾经在 2004 年进行了一次会谈,讨论彼此的太空梦。但在随后的时间里,两家公司不仅在争夺同样的资源,招募同一批人才,也在研发类似的产品,竞争同一个 NASA 竞标项目。从那时候起,马斯克就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嘲讽贝索斯的机会。
马斯克狂妄的背后有 SpaceX 的技术底气。至少从目前来看,马斯克的 SpaceX 始终对贝索斯的蓝色起源保持着压制:抢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火箭发射平台 LC-39A 的租赁权,率先实现了可回收火箭发射,率先实现了载人航天进太空站,赢得了 NASA 价值 29 亿美元的 Artemis 载人登月项目。每一次蓝色起源都落后数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就在贝索斯升空的前一天,SpaceX 完成了史上最重一级火箭的首发试射,或将在未来几周尝试启动 9 台发动机以实现 1800 吨推力。这枚火箭在航空史上的意义在于向世人展示了未来大规模星际货运乃至移民的技术可行性。
然而,马斯克的狂妄也刺激了贝索斯的好胜心。从 2017 年开始,世界首富贝索斯开始加大对蓝色起源的投资,每年的投入规模达到了 10 亿美元。对贝索斯来说,这只是他每年不断膨胀的个人财富的极少一部分。但马斯克的个人财富几乎都集中在特斯拉的持股上,他并没有太多资金可以持续投资到 SpaceX,后者资金需求主要靠对外融资。马斯克持有 SpaceX 大约 54% 的股份。
此外,贝索斯已经辞去了亚马逊 CEO 的职位,淡出了电商与云计算巨头的日常运营,他有足够的精力转移到蓝色起源的产品研发。贝索斯给蓝色起源确定的公司文化是 gradatim ferociter,这拉丁文的意思是“循序渐进,凶猛出击”。而马斯克则始终处于“时间管理大师”的状态,必须同时在特斯拉和 SpaceX 两家公司推进业务。
维珍银河和蓝色起源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放订票服务,并在明年开始正常运营。而 SpaceX 也计划今年晚些时候送旅客进国际空间站。看起来,三大亿万富翁的商业太空旅行业务正在逐步走入正轨。摩根士丹利预计到 2040 年左右,商业太空产业的规模会超过万亿美元。
美国政府也在积极扶持这一萌芽行业的发展。美国航空管理局(FAA)至少要等到 2023 年之后再制定关于商业航天飞行的监管规定和相关部门,这一空白期是特意为这个刚刚起步的行业留出增长机会。目前这个行业还处在“知情同意”机制(类似于参加蹦极活动),即想要登上太空的旅客需要认可相关风险,商业航天公司不需要像航空公司那样承担安全责任。
除了送不差钱又有胆识的富翁们上天看地球,蓝色起源也在继续推进送人上空间站的绕地飞行服务。从贝索斯为蓝色起源的火箭起名就可以看出他的发展规划,Shepard 是美国首位进入地球低轨道飞行的宇航员谢泼德(Alan Shepard),而 Glenn 则是美国首位绕地飞行的宇航员格伦(John Glenn)。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的芬克进入太空之前,格伦是最年老的宇航员。1998 年,77 岁的格伦曾经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不少美国宇航员退役之后都选择了从政,格伦曾经担任了 24 年时间的俄亥俄州联邦参议员。
地球低轨道是第一步,随后是绕地飞行,再是打造空间站和登月,最终是设立星际或是火星殖民点。这是 NASA 在六十年前的太空规划,也是布兰森、贝索斯以及马斯克的梦想。2021 年,科技亿万富翁们的太空竞争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
尽管遭到英美宇航局诸多专家的“技术不可行”打击,但马斯克依然坚定地相信,人类可以在 2050 年开始殖民火星,打造一个可持续的定居点。他设想的第一步是在 2025 年将人类送上火星。不夸张地说,马斯克和贝索斯的良性竞争将直接推动美国航天事业的进程。
中国的迅猛崛起
另一方面,中国和美国的航天竞争也在推动着人类航天事业发展。虽然起步比美国晚很多,但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进展正在显著加速,以极高的成功率不断创下新的突破,也让美国航天领域感受到了直接压力与威胁。和半个世纪之前的美苏太空争霸相似,激烈的竞争推动者人类航天航空事业不断突破新的边界。
无论是月球、火星还是空间站,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崛起速度都让世界都为之惊叹。2012 年中国嫦娥三号在月球登陆成功,2019 年嫦娥四号首次着陆于月球背面,2020 年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成功取样带回两公斤样品。载人登月也计划在 2030 年之后实现。正是中国在月球探索的迅速成就,迫使美国政府再次提出了送人登月的计划。
中国自主发射的“天问一号”在今年 5 月中旬成功登陆火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在火星部署火星车的国家,更是第一个首次火星任务即成功完成着陆与巡视的国家。今年 6 月中国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将三名宇航员送入中国自己的天宫空间站,计划生活三个月时间。
或许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如此迅猛,也要感谢美国的推动。早在 2011 年美国国会就通过立法,以国家安全的原因,不允许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的合作项目,并限制了美国与中国的航天合作。这种排挤也促使中国不得不完全寻求航天领域的自主独立。
然而,国际空间站按照目前计划将于 2024 年退役,如果美国和其他盟友不继续升级更换空间站的话,届时中国天宫号将成为地球轨道上的唯一载人空间站。受 2011 年美国国会法律限制,美国宇航员也不能使用中国的空间站。显然,美国会尽力避免让这个尴尬的场景发生。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