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9 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涉 147 所建设高校、331 个建设学科(不含自定学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
时隔 5 年,从“统筹推进”跨入“深入推进”新阶段,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发生了哪些变化?
复旦大学拔得头筹,率先试点建设
在清北两校尚未公布“双一流”建设名单的情况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仅复旦大学入选,备受瞩目。
2020 年 12 月 30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设置在交叉学科门类下。
在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体系设置中,集成电路原属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专业(二级学科)。伴随着“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成为一级学科,两者之间也由隶属关系转换为并列关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上具备更多自主性,担负着“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
复旦大学官网介绍,其作为我国最早开展集成电路技术研发的高校之一,2015 年成为国家 9 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之一,2018 年牵头组建的“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2019 年承担“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建设教育部新一代集成电路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
2018 年该校着手谋划“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2019 年 9 月,收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支持复旦大学开展“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的函》;同年 10 月 29 日,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 99 次全体会议全票通过,同意自主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该学位点建设方案随后得到学校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的批准,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备案;2020 年,“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率先试点建设,并启动博士研究生招生。
据悉,其“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内容紧扣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任务,致力于解决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和工艺技术,以及集成电路封测各个环节的核心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它是一门以集成电路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半导体材料、器件,到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再到封装、测试和系统应用的学科。它既是在物理、化学、数学、材料等基础学科上发展起来的应用为主的学科,更是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等应用学科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学科。
全国首家“吃螃蟹”的复旦,“双一流”如期而至。
“集成电路学院建设潮”下,学科建设仍需时间
集微网对比两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后发现,与“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密切相关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仅有 5 所高校登榜“双一流”: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5 年过去了,该学科也仅有上海交通大学“挤入”名单。
结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来看,上述 5 所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表现为:电子科技大学获 A+,东南大学获 A,上海交通大学获 A-;而南京邮电大学为 B+,中山大学仅为 B。(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获 A)
由此可见,多所高校在 2021 年掀起的“集成电路学院建设潮”,其建设成果还需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验证,众多高校相关学科入选“双一流”现在看来并不容易。
此外,在《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成为一大亮点。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两校深入实施“两校一市”综合改革以来,获得中央及地方巨大的资源政策投入,改革基础好,综合各方评价首轮建设成效突出,两校率先深化改革、早日登顶世界一流能够起到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部委将在后续建设中,陆续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综合优势的建设高校,赋予一定的自主建设学科的权限。
在复旦大学试点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次年 ——2021 年 10 月 26 日,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博士授权点名单“姗姗来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 18 所高校入选(不含复旦大学)。而本轮清北两校自行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是否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添入名单或成最大悬念。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