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9 日晚间消息,小米集团(HK: 1810)今日发布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的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小米第二季度营收 701.7 亿元,同比下滑 20.1%,预估 698.6 亿元;净利润 13.9 亿元,预估 15 亿元;调整后净利润 20.8 亿元,同比下滑 67.1%,预估 19.9 亿元。
财报发布后,小米集团合伙人及总裁王翔,副总裁、CFO 兼天星数科 CEO 林世伟出席了随后举行的两个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了数位记者和分析师的提问。
以下即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和记者问答环节实录:
新华网记者:我有两个问题。首先,这个季度小米集团的利润出现了同比下滑,能否请管理层分析这背后的原因?我的第二个问题有关小米的海外市场。印度市场目前表现如何?能否与我们分享进展?在印度市场是否能购买到小米低端产品线的手机?
王翔:首先,关于营收和利润的下滑,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全球范围内消费市场的疲软。由于疫情的反复,中国市场需求方面出现困难与疲软。而全球市场的疲软最主要是由于燃油价格、食品价格的增长。实际上,燃油价格、粮食价格的增长是在全球很多国家发生的事,再加上通货膨胀以及汇率的变化,这都造成了全球市场需求的减弱,也导致了我们营收增长的困难与挑战。
而说到利润,我们在第二季度推出了非常多的促销活动,包括“618”等等。由于市场需求不旺,我们肯定会采取更多手段来清理库存,也因此造成了利润增长的下滑,换言之,利润的下滑。这是关于第二季度利润与营收的问题。
印度市场方面。印度市场的低端手机我们依然在出货,卖是没有问题的,但这其中存在产品供应节奏的问题。去年甚至包括今年以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低端芯片是缺货的,这对我们的印度市场销售造成了一定困扰。在低端产品上,我们芯片供应商的某些主要芯片还存在供应问题,这也对我们造成了影响。
其他方面,包括我们在印度的税务问题、与政府的讨论与纠纷等等,我们仍在积极地处理过程中。小米是一个上市公司,我们非常严格地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税务规定,我们印度公司所有的策划都是非常严格按照法律和商业准则来实施的,包括知识产权费用的支付等。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与印度有关当局以及司法体系做沟通。
林世伟:关于利润率的问题。在本季度的财报中,我们也着重突出了小米在新业务上的费用。我们在新业务上的投放也是持续增长,在电动汽车等新业务的发展上我们大概投了 6.1 亿,在这里与大家着重分析一下。
至于印度的低端手机市场,我们也看到了相关新闻报道,但是目前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公开的政府信息。
王翔:大家可能都关注到了小米在印度的税务问题。目前,通过印度的司法体系的判决,已经解除了我们约 7.25 亿美元的资金冻结。目前,按照印度的行政复议规则,我们还在和相关政府部门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涉。
经济日报记者:第一个问题有关出货量。我们看到第二季度其实全球的手机出货量也有明显下滑。下半年这种下滑趋势还将继续吗?还是说会呈现反弹趋势?哪些地区可能出现较好的反弹势头?下半年我们是否能够看到欧洲或印度市场出现环比上涨吗?
第二个问题有关去库存。可以看到第二季度“618”促销活动对手机的毛利率也有影响。请问管理层,今年下半年的毛利率走势是否会维持在现在的水平?
王翔:说到今年全年,我们预期下半年表现会比上半年稍微好一些。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第二季度的手机出货量,尽管增长不多,但相比第一季度,二季度的手机出货量呈增长趋势。因此,我们希望增长趋势是持续的,因为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还是有一些好产品,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第四季度还有非常多的促销节日,比如“黑五”以及圣诞节的销售季。综上,随着中国疫情的逐步管控、逐渐稳定,再加上我们在全球市场发售的好产品、好的促销机制,我们希望实现逐步回升的态势。
总体来讲,在简报中我们也提到,根据第三方公司的数据分析,今年全球的智能手机,包括中国的智能手机大盘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大概在 10% 左右。相比上半年,今年下半年总体的预期略好,但由于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我们还是保持谨慎态度,略微看好下半年。
库存方面。我们目前的库存水平总体来看处于偏健康的状态,虽然库存依然较高,但我们会利抓住机会来清理我们库存产品。
林世伟:我再补充几点。“618”促销活动期间,我们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把一些老产品清掉,最终效果也非常不错。刚才你也提到这可能对毛利率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总体来说,把总体库存,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库存恢复到一个非常正常的水平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全球方面可能还是有一定的渠道库存,但这其中比较危险的库存其实不多,都是一些我们认为能够处理掉的一些品类。
我们也提到了,未来的毛利率走势国际上的不确定性还是蛮强的,美元的增值对我们的毛利率其实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还将继续观察美元的走势。与此同时,小米在今年上半年其实没有推出太多新品,下半年七、八月的时候我们推出了一系列高端产品,包括小米 12S 以及 K50,现在都在预售。这些高端手机的推出对毛利率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王翔:我再补充一点关于国际库存的形成。其实整个业界都没有预料到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它们给经济造成的影响都超出大家预期。因此,去年出现了半导体从缺货到过分供应的现象:大家都在减少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供应链是有一部分滞后的,这就造成了产成品或者原材料库存的上升,我觉得这也是正常现象。因此,我们还是保持相对积极的看法。
澎湃新闻记者:在最近小米发布会上,小米发布了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 CyberOne,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发布的时间也早于特斯拉。请问管理层,能否与我们分享小米对智能机器人市场商业潜力的预测?小米未来将在智能机器人市场有哪些后续战略?
王翔:智能机器人还是一个新的、包含多学科的品类,它拥有比较复杂的技术。我觉得从第一代的 CyberDog 开始,我们实际上是在做一个开放的平台,希望能够激发社会的力量来进行前沿性探讨。而人形机器人 CyberOne 比 CyberDog 的技术更加复杂,我们也是在探索未来,希望把我们多年来投入的技术真正投入使用。我认为在未来,两足的机器人将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当然,现在的产品还处在早期阶段,我们还将持续地在机器人这一品类里做投入、在开源社区以及周边产业做早期、预言性的探索。未来,它可以真正地支撑智能工厂,也可以进行替代人的服务。但这其中还涉及非常多的技术。这是一个多品类、多跨度的技术研发,包括 AI、人工关节等等。因此,对我们来讲,CyberOne 还是在为未来产品做早期铺垫。
林世伟:在当天发布会上,雷总(雷军)也提到现在的机器人成本还是非常高的,还没有达到量产的阶段。我们在去年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也是希望能在前端继续探索,看我们是否有机会在这方面做出突破。虽然当前机器人还没有到量产的阶段,但是雷总也提到,这其中有很多技术我们可以用在其他方向,比如去年 CyberDog 的技术就用在我们的今年“万物追焦”的镜头技术上。所以,我们在摸索这些新产品的同时,也在看这些技术有没有其他应用机会,是否能够应用到我们整个的生态链。
王翔:这些技术就包括了大功率密度驱动的模组、大动态、高爆发的足视运动控制算法、很多 AI 算法以及机器人的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的算法,这些算法可以用在非常多的领域中。举例来说,刚刚我提到,可以替代生产线上的人。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而在中国,机器人领域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据不完全统计,该领域的就业人数有 8000 多万人。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