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让恐龙灭绝的是小行星还是它自己

原点阅读 2022/12/27 19:52:10 责编:远生

霸王龙在它的“园子”里徜徉,它那十余米的体型,配上尖锐的牙齿与厚实的皮肤,直叫周围的生物畏而远之,没有谁敢打它的主意。

地球诞生以后,包括火山、地震在内的各种地质事件层出不穷,阳光携来的能量按动了风云变幻的开关,月升月落悄悄地诱动海水引发潮汐,就连太阳系中流浪的小行星也不时地修理一下地球。

斗转星移,地球表面的恶劣环境总算有了改善,繁荣增长的生命又开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于是,地球的地质环境在这些力量的塑造之下,不断地改换模样,一起变化的还有地壳中的物质种类。

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地球演化的过程,地质学家用一套特殊的纪年方式,为地球编制了“地质年代”谱。

这个“地质年代”谱是描述地球历史的时间表,科学家根据其等级系列,确定所有地层的年代标准尺度。在这个纪年法中,地球经历的 45 亿年沧桑,被划分成三个“宙”,分别是太古宙、元古宙和我们正在度过的显生宙。

显生宙起始于大约 5.7 亿年前,它又被分为三个“代”:古生代延续到大约 2.5 亿年前,中生代接棒到 6 500 万年前,新生代又把故事续写至今。每一个代被划分成不同的“纪”,每个纪又是由好几个“世”构成。

温暖的中生代,铸就了生命繁衍的奇迹,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叠纪出现了哺乳动物。无论是三叠纪、侏罗纪还是白垩纪,都是爬行动物的时代,它们留下了很多大型动物的化石,尤其是属于爬行动物的恐龙,在中生代尤其繁盛。

而在人类创作的文艺作品中,恐龙几乎成了侏罗纪的生命代言人,霸王龙就是那个时代的霸主 —— 然而,对恐龙家族的研究结果却证明,霸王龙直到白垩纪才出现。这是披羽毛、长翅膀的恐龙或者说早期鸟类兴起的时代。

根据化石想象的三角龙与霸王龙对决

在霸王龙的统治之下,还有很多恐龙物种漫步在陆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同样是中生代不可或缺的成员:背挎长矛的棘龙挑战霸主的地位,长有头角的三角龙不甘沦为对手的食物,近十层楼高的梁龙伸长脖子傲视群雄,长有翅膀的翼龙正在训练着滑翔技术。

然而,在一场灾难过后,它们全都消失了。所有的恩怨,也随之灰飞烟灭,大概只有粗糙的飞行技术,成为鸟类后来统治天空的法宝。

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其中最流行的说法,是一颗直径大约 10 千米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灾难性的后果,包括恐龙在内的很多生物都在此过程中灭绝了。

如今,我们还可以在地球上找到这颗小行星的遗骸,它们也成为现代人研究生命演化的重要依据。这并不奇怪,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物质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化成新的形式保留下来。

哪怕只是一颗小小的流星,也可以在地球上留下痕迹。这些流星通常会在进入地球大气后,因为空气的摩擦而剧烈升温,最终发生解体或燃烧,最后只剩下细小的颗粒,飘散在空气中,最后落到地面。稍大些的流星,或许还能以陨石的形式落在地面,有的陨石以岩石为主,有的陨石则以金属铁为主。在人类还未学会冶铁技术以前,就是这些陨铁,提供了当时最顶尖的金属材料以供打造器物。

总之,大气层对地球而言,就如同是一张巨大的防护网,它迫使各类随意闯入的不速之客减低速度,甚至直接将它们“没收”,避免它们对地球造成巨大的破坏。

但是,6 500 万年前的这颗小行星实在是太大了,大气层也无可奈何,只能任由它横冲直撞。

事实上,不只是空气组成的大气层,就连岩石组成的地壳,也没能阻挡住这颗庞然大物 —— 它落地的一瞬间,就足以覆盖一座现代的大城市。而它的惯性又是如此巨大,顺势就砸入了地幔之中,只在如今的墨西哥,留下一处直径大约 180 千米的陨石坑,这也成为科学家们还原当时那场灾难的依据。在地球上,还没有哪次地震或火山会有这样恐怖的威力,也就难怪它居然能够终结这漫长的中生代。

对于恐龙生活的那个世界而言,并没有什么建筑物会受到损失,但是生命繁衍所遭受的危机,却真实地降临了。

巨大的撞击,迅速改变了地球的地质环境,地震和火山接踵踏来,海面更是漾出了有如山高的巨浪。剧烈碰撞带来的高温,还引发了长久不灭的山火,整个地球都充满了末日焚烧的气息,灰烬夹杂着小行星撞击时扬起的尘埃,随风扩散到各个角落,又降落到了地面。

霸王龙钟爱的园子被毁了。和 1815 年印尼那场史无前例的火山爆发相仿,被尘雾笼罩的地球,已经不能接收到充足的阳光,大地陷入荒芜的冬天,光合作用显著减弱,大批植物因此不再生长繁殖,甚至就此灭绝。

对于那些食草的恐龙而言,植物不再生长,意味着食物开始短缺。它们为了生存艰难跋涉,但是地球虽大,却已没有任何一处能够给它们提供水美草肥的栖息地。终于,最后一头饥肠辘辘的食草恐龙也倒下了。

这个消息,对于霸王龙这样的食肉恐龙而言,如同是宣告了灭绝的倒计时。靠着随处可见的腐肉,它们或许还能挨过一段时间。可是,新的猎物不会再出现了,它们也支撑不了太久。

总之,恐龙时代结束了。

当我们总是反复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可曾想过,杀死恐龙的,真的就是那颗出乎意料的小行星吗?

的确,它把地球砸出了一片让人触目惊心的伤疤,无数的生灵因它流离失所,其中有很多都走向末路,从此只能蜷缩在土块岩石里,历经千万年的变化,也许从此深埋海底,也许有幸重见天日,成为博物馆中的“化石”。

恐龙的命运是悲惨的,所有恐龙家族都没能幸免于难。但是,恐龙又是幸运的 —— 和恐龙一同灭绝的物种,都没有像它们这样受到关注。

每当我们郑重其事地仰望恐龙的骨骼化石,都会发出一阵惊叹:它们的体型,实在是太大了。

小行星没有光临的时候,硕大的恐龙是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消耗者,从微生物到植物,再到各种食草动物,它们勤勤恳恳地创造出各种食物,最终都献祭给那些凶猛的恐龙。显然,这就是一个围着恐龙组建起来的生物圈系统,物质在系统中流动,驱动生命繁衍不息。

而当灾难来临之时,这套系统渐渐失灵,恐龙赖以生存的园子也随之土崩瓦解。恐龙消耗了最多的资源,自然也就成为这场灾难中最艰难的群体。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道理不只是在《红楼梦》中贾府的“大观园”里成立,同样也适用于恐龙生活的那个侏罗纪公园。

相反,发迹于中生代的哺乳动物,却在这场灾难中因祸得福。它们大体和现在的老鼠差不多,弱小的身躯根本不是恐龙的对手。只不过,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会随着外界变化,夜间便休息了,体温能够保持恒定的哺乳动物就利用这个间隙寻找一点食物残渣。

就是因为生存需求如此卑微,哺乳动物才坚强地挺过小行星撞击后的黯淡冬日。进入新生代后,恐龙消失空出来的生态位,便由哺乳动物填补。如今,作为哺乳动物中的佼佼者,人类认为自己是这个星球的主人。

图源:pexels

与其说,恐龙亡于那颗小行星,还不如说是倒在了自己的大体型上。地球虽然是一颗直径超过 1 万千米的大行星,物质资源异常丰富,但它需要妥善地经营,无法供恐龙这样的生物持续挥霍。

相比于地球,10 千米的小行星就如同在我们脚边爬行的蚂蚁,但它却足以扰乱整个地球的物质输送系统,诚如一只蚂蚁也可以让人感到疼痛一般。

然而,即便没有这颗小行星,恐龙那粗放的生存方式,也不可能长期持续。地球表面的任何变化,都可能会让它们遭受灭顶之灾。最终,它们即便不落得黯然退场,大概也只能像鲸那样回到生命最初发源的海洋中,那里暂时还能给这些大体型的生命提供足够多的物质。

但,这也只能说是暂时。

文源:《给青少年讲物质科学》
作者:孙亚飞
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张润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原点阅读 (ID:tupydread),作者:孙亚飞,编辑:张润昕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相关文章

关键词:恐龙小行星生命

软媒旗下网站: IT之家 最会买 - 返利返现优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软媒旗下软件: 软媒手机APP应用 魔方 最会买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