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值第一的苹果公司,原来发布过这么多的赔钱货?
一提到苹果公司,大家肯定会想到 iPod、iPhone、iPad、MacBook 等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科技产品。
但是,即使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也有因营销失误和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滑铁卢时刻。
历史上的苹果公司,并不总是像今天这样赚得盆满钵满。一些早期产品的失败程度,可能会使大多数其他科技公司直接破产。
在此,我们回顾一下苹果最失败的 6 款产品。
Apple III:「热」得离谱
Apple III 是苹果公司首次尝试制造功能强大的商用计算机。经过两年之久的研发,于 1980 年发布。
虽然 1977 年发布的 Apple II 在小企业当中广受好评,但苹果意识到,IBM 正在开发专门针对商业用户的个人电脑。这让苹果警铃大作。
为了保护市场份额,苹果对 Apple III 极为重视,要求其配备诸多功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为此,苹果安排了一个工程师委员会负责该项目。这是第一台不是由系列设计师史蒂夫・沃兹涅克(Steve Wozniak)设计的 Apple 计算机。
然而,每个人都对 Apple III 应该具有哪些功能有自己的想法,而成品也将所有想法都包括在内。该项目本应在 10 个月内完成,但最终花了两年时间。
1980 年 11 月,Apple III 终于推出,起价高达 3,495 美元。苹果声称,Apple III 性能和内存都是 Apple II 的两倍。
它是第一台内置软盘驱动器的苹果电脑,并运行一个名为 Apple SOS 的新操作系统,具有先进的内存管理系统和分层文件系统。
遗憾的是,这些创新都无法将 Apple III 从其有缺陷的底层设计中拯救出来。由于严重的过热问题,苹果被迫召回生产的第一批 14,000 台机器。
造成机体过热的部分原因,是乔布斯坚持不在机箱中安装风扇(万恶之源找到了)。更夸张的是,机体受热膨胀,导致芯片经常弹出。苹果甚至告诉客户将过热机器抬起来散热,冷却后再放下它。
苹果最终于 1983 年发布了名为 Apple III Plus 的修订型号,解决了广泛存在的故障。但三代对 Apple 系列计算机声誉的损害已经造成。
乔布斯后来表示,该公司在 Apple III 上损失了「无限的,无法估量」的资金,其糟糕的反响导致上万家美国企业购买 IBM 的电脑。
Apple Lisa:垃圾场里的划时代产品
Lisa 于 1983 年发布,是「本地集成软件架构」(Local Integra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的首字母缩写。这款产品,是乔布斯以女儿的名字命名的。
Lisa 问世前,计算机依赖于文本的界面和键盘输入,而 Lisa 是第一台具有图形 UI 和鼠标功能的个人计算机,这是乔布斯在访问施乐帕克(Xerox Parc)研究实验室时得到的启发。
尽管这台计算机意义非凡,但其高昂的价格劝退了大批感兴趣的用户。Lisa 售价约 1 万美元(按照今天的标准约为 3 万美元,约合 20 万元人民币),除了最富有的家庭之外,其他人压根感受不到这台划时代产品的魅力。
定价的失误直接导致 Lisa 的失败。Lisa 在 1986 年被终止,余货被埋在了犹他州的垃圾堆填区。
回想起来,乔布斯觉得苹果迷失了方向。「首先,它太贵了,要一万美元,」他在 1985 年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说。「我们成为了世界 500 强企业,就试图把产品卖给那些大公司,然而,我们的运营之本是卖给普通人。」
Apple Newton:被群嘲的世界首个掌上电脑
1992 年 5 月,苹果首席执行官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在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向狂热的观众宣布了新产品 Newton MessagePad。他将这个时尚的黑色手持设备称为 PDA,大小与磁带差不多。
他说,Newton 是一种全新的设备类别。它带有手写笔,可用于记笔记,存储联系人和管理日历。放在当下,这些是现代智能手机的标配,但在 1993 年,Newton 的出现是颠覆性的。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又称为掌上电脑,是智能手机之前的高级产物。虽然在那个时代,PDA 的领军者是黑莓、PPC 等产品,但第一个提出 PDA 概念并生产出成品的,却是苹果。
然而,苹果宣称,Newton 真正的杀手锏是手写识别。或者至少说,这是苹果最初的计划,因为这项功能几乎没有奏效。
14 个月后,苹果以 900 美元的价格推出了第一款 Newton MessagePad,但那时,其他公司已经将自家的 PDA 推向市场,而 Newton 在将手写笔记翻译成文本方面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众多批评声中,Apple Newton 成为了群嘲的对象 —— 漫画《Doonesbury》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讽刺它的笔迹识别问题;《辛普森一家》甚至也嘲笑该设备的糟糕表现。
苹果努力使 Newton 后续版本取得成功,随着 1996 年 3 月牛顿 OS 2.0 的发布,手写识别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一切都太迟了。
Newton 经历了八个版本的迭代,苹果在其开发上花费了 1 亿美元,估计只售出了 20 万台。但这并不全是浪费,PDA 背后的设计理念成为了 iPhone 问世的起点 。
Pippin:一次坑俩
1996 年,苹果联合万代,在日本和美国推出家用多媒体系统 Pippin。
该系统使用兼容 Mac OS 7.5x 的操作系统「PippinOS」,作为网上游戏、学习和娱乐的游戏主机。与同类型产品不同的是,Pippin 只有 CD,没有硬盘,需要连接电视。
从表面上看,Pippin 就是这样,拥有所有其他游戏机竞争对手所缺乏的一些独特功能。
Pippin 的独特构造,源自苹果对产品的商业定位。当时,个人电脑尚未普及,苹果希望通过这款多媒体设备改变市场的格局。
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软件支持,且市场当时已经被任天堂 N64、世嘉和 PS 等游戏设备所占领,Pippin 自问世以来一直反响平平。
苹果曾希望每年出货五十万台游戏机,但在该设备短暂的使用寿命中,总共只售出约 42,000 台。
惨淡的销量导致苹果和联合开发的万代损失超过 65 亿日元,甚至万代方面负责此事务的子公司就此解散。这成为了苹果当年的黑历史。
20 周年纪念版麦金塔:虎头蛇尾
1997 年 3 月,为纪念公司成立 20 周年,苹果公司发布「20 周年纪念麦金塔」(TAM)。哪怕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也是苹果最具未来感的产品。
纤薄直立的「一体机」设计包含多项新颖功能,包括内置 12.1 英寸 LCD 平板显示器、垂直安装的 CD-ROM 和软盘驱动器以及集成的电视 / FM 调谐器。
不仅如此,TAM 还配备定制的 Bose 音响系统,20 周年纪念版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奢华的配置,成为苹果公司充满未来感和完美工业设计的杰作之一。
苹果营销部门将 TAM 定位为高端产品,买家下单后,会有一个穿着燕尾服的服务人员,开着豪华轿车,亲手送到买家面前。其代价是,买家需要支付 7,500 美元。
由于人傻钱多的客户太少,在上市的最后几周,苹果将 TAM 的价格削减至 2000 美元,但这只会激怒那些已经支付全价的人。为了平息他们的怒火,苹果被迫用新的 PowerBook 偿还全价购买的用户。
苹果一共生产了 12,000 台 TAM,其中许多从未售出。该系统在苹果的产品阵容中仅持续了 12 个月,一年后的 1998 年 3 月停产。不久后,苹果便推出 iMac G3,规格类似,但屏幕更大,而且价格仅为 1,299 美元。
Power Mac G4 Cube:优雅,但贵
Power Mac G4 Cube 于 2000 年 7 月 19 日亮相,这是 Apple 工业设计最具个性的作品之一。这款无风扇机器的尺寸不到当时大多数 PC 的四分之一,代表了一类全新的计算机。
Cube 具有强大的 G4 PowerPC 处理器,独立的英伟达视频卡,用于 Wi-Fi 的 AirPort 卡和 DVD 刻录机,所有这些都整齐地包装在一个优雅的八英寸立方体中,悬挂在透明的亚克力盒中。
乔布斯称其为「有史以来最酷的计算机」,从第一印象来看,很难不同意。
但 Cube 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它的可升级性受限:电脑底部的手柄允许用户将内部从外壳中拉出,有三个 RAM 插槽和插入 AirPort 卡的空间的,但没有 PCI 插槽,视频播放卡也为适应紧密空间而被缩小。
同时,即使按照苹果的标准,它也太贵了。丐版售价 1,799 美元,比可升级的 Power Mac G4 还高出 200 美元。
近一年时间,苹果售出不到 150,000 台。2001 年 7 月 3 日,苹果宣布无限期暂停生产 Cube。
现任苹果 CEO 库克后来将 Cube 描述为「一次惊人的失败」。
虽然苹果公司在价格上屡屡踩坑,但不得不惋惜,很多天才的想法都因「生不逢时」被逐渐遗忘。商业失利固然遗憾,但正是这些不断的试错,让苹果迎来了 iPhone、迎来了 iMac、迎来了市值第一的称号。
近些年来,苹果公司的产品被人吐槽「挤牙膏式更新」。库克领导下的苹果,发展更稳健、刀法也更准,但人们的期待也不断降低,低到一个灵动岛就让大家直呼好绝。
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苹果 VR。它会成为 iPhone、iPad 一样的传奇产品,还是成为下个十年盘点的素材?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参考资料:
https://www.macrumors.com/2023/01/14/apples-biggest-hardware-flop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 (ID:AI_era)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