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因赚得少选择离开;一边,订单下滑缩减招聘规模
作者/ IT 时报见习记者 贾天荣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3 月 28 日下午,上海昌硕科技有限公司门口,30 岁的赵拓(化名)带着行李箱和一个大编织袋,缓缓走出工厂。在这里工作了三个月后,今天他准备连夜离开,回到山西老家“另谋出路”。
和赵拓一样,最近离开昌硕这家著名苹果代工厂的人不在少数。离开的原因很简单,随着三个月高价小时工周期的结束,他们的收入降低了。
而在“硬币”的另一面,据一些招工中介和厂哥厂妹介绍,今年不少规模大的电子代工厂因为产线转移,缩减了招聘规模,这也明显体现在招聘返费上,从过去高至万元缩水至如今的三四百元。
厂哥厂妹和电子代工厂的“春天”,去哪儿了?
1、高价小时工才能挣钱
今年春节前夕,原本在老家厂里上班的赵拓听说上海昌硕工厂正在招高价小时工,收入比他在老家的工资高出一大截,于是便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来到了这里,签了三个月的短期合同。
“在老家,一个月收入不到 4000 元,实在挣不着钱。来到昌硕的这三个月,平均下来每个月能挣 8000 元。”赵拓告诉《IT 时报》记者,在昌硕第一个月薪资能达到 42 元 / 小时,第二个月降到 30 元 / 小时,从第三个月开始就要按同工同酬计算,2590 元的固定底薪,再加上加班费。除了短期的高价小时工,同工同酬对赵拓没有吸引力,和他一起来的朋友,在做完第一个月后就选择了离开。
赵拓在技校里学习的是焊工专业,但他感觉自己“并没有学到什么足以谋生的技能”。起初他曾在老家的酒店打工了一段时间,一个月 5000 元,感觉“不太挣钱”。于是最近几年,他流连电子厂流水线间,成了一名厂哥。
在赵拓看来,在电子厂上班要“看运气”,厂工们并不能决定自己的岗位,工作内容、强度全凭系统分配。刚来昌硕时,他被分配到仓库管理员的岗位,工作比较轻松,后来又被系统调到了产线上。
据赵拓介绍,产线上每天要工作 10 小时,活计不轻松,尤其是打螺丝,要将米粒大小的螺丝用电钻打入手机。一部手机要打 2-8 颗螺丝,正常情况下,厂工一天要完成 750 部手机的工作量,不然便会被扣钱。新手期第一周,赵拓一天最多完成 350 部手机的工作量,厂里会给上半个月左右的适应期,熟练以后慢慢能达到标准。一些特别厉害的熟练工,一晚上能打 1200 部手机。
“和在老家比起来,还是能攒到点钱。”赵拓在上海的日常消费并不高,住的是公司提供的员工宿舍,8 人一间,但通常不会住满,平日里除了吃饭外也没有什么额外开销,“社交比较少,和同事也没有太多深入交流,最多搭伙吃个饭。”
三个月的高价小时工合同期结束后,如果选择续签收入会大幅降低,减去开销甚至不如老家工厂打工的收入,所以赵拓准备先回去休息一段时间,并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2、曾经返费过万,如今低至三四百元
像赵拓一样,冲着过年期间的高价小时工待遇而来到昌硕的厂哥厂妹并不少。这几天合约期到了后,不少人都选择了离开。
这座苹果公司在上海最大的代工厂,高峰时期员工规模超过 8 万人,如今少了很多。一些厂工表示,“目前厂里的效益并不好。部分招来的员工会被调到昆山工厂,因为这里不需要那么多人。”
徐立(化名)去年 8 月从位于福建的一家新能源工厂来到昌硕,当时签的是 32 元 / 小时的高价小时工,第三个月起同工同酬,“现在加班加满一个月 5000 元左右。”他原本打算干满 3 个月就离开,但因为在这里结识了女朋友,所以就暂时留了下来。
对于两个人来说,平日里开销最大的是在外租房的费用,即使是在上海郊区,房租加水电费一个月也要 2000 元左右。23 岁的徐立直言:“除非省吃俭用,不然根本挣不到钱。”
“厂里的八条流水线拆的只剩三四条,很多产线上的设备都转到了国外。”徐立在昌硕的设备管理科工作,据他介绍,近几个月随着订单变少,加班也越来越少,一线厂工的收入也大打折扣,以前通过劳务派遣过来的厂工最高能拿到 8000 元左右的内荐费,最低的时候也有 3000 元,现在“相当于没有”。
“别说返费了,几个月前想来昌硕上班还得倒贴钱。”当地的一位招聘中介人员告诉《IT 时报》记者,目前上海电子大厂普遍不缺人,曾经最高过万的返费到如今只有三四百元,“现在效益不好,昌硕招的人很多都被调到了昆山,很多年轻人来问完情况都回去了,因为没工作。”
该中介人员介绍,今年一些规模大的电子代工厂效益下降,订单减少,为了降低成本,这些电子大厂们都在悄悄往国外搬迁,对厂工的需求也大幅减少。
一名富士康数位产品事业群的人士表示,今年开年以来,郑州深圳订单下滑,招聘直到三月都没有启动,自己所在的太原工厂用工缺口也小,工价不是很理想,有些人还在观望时人已经满额了。“国内订单很多去了印度,去年我们已经有大批的干部出差印度了,裁人可能是迟早的事。”这位人士表示。
3、代工厂和工人们的春天去哪了?
受影响的不止苹果产业链的各大代工厂们,26 岁的王可(化名)是江苏常州某新能源大厂的流水线工人,他的工作内容是组装电池模组,以及负责一些自动化设备的简易操作。忙的时候王可每天要在产线上工作 11 个小时,生产任务较轻的时候工作 8 小时。
王可告诉《IT 时报》记者,目前自己所在新能源企业的产线工人需求量从去年底开始急剧下降,公司目前基本已经停止招聘一线操作工,很多一线操作工人每周工作 5 天,每天 8 小时,甚至有部分工人被强制休息。
另一方面,王可也表示,企业车间环境这两年有了很大改变,新车间都已经是恒温车间,人体感觉舒适,一些高强度的工作岗位由自动化设备来替代。
王可已经在产线上工作了 3 年,薪资根据加班时间长短,在 7000-10000 元 / 月区间浮动,而当地很多一线操作工的收入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据其介绍,自己所在企业招聘产线工人设有年龄门槛,男性不能超过 40 岁,女性不能超过 38 岁。据其观察,目前产线员工多在 20-30 岁之间,超过 35 岁的已很少见。
虽然工厂对一线工人的学历没有苛刻要求,但是也会按照不同学历来给工人确定不同的级别,“不同的级别在薪资、工作强度都有差别,低级的只能做一些体力劳动。”随着一线工人工作年限、经验、能力的提升,级别也会有相应提升。
长期在长三角地区从事制造业蓝领招聘的资深猎头李华(化名)向《IT 时报》记者透露,今年第一季度起,制造业企业订单出现下滑,包括电子、机械等行业,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现象的出现,“以往企业缺口一百人,前去面试的人员会有小几十位。今年不一样,企业缺十个人,会有七八十个人去应聘。”
李华说,在这种情况下,原先来长三角择业的电子厂工人,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后就会回老家。而在制造业找不到工作的人,也会寻找在服务业就业的机会,比如去从事外卖员、服务员、网约车司机、网络直播等等。
“从我们对几百家客户回访的情况来看,制造业目前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以前他们可以预见半年甚至一年的订单,现在最多预测 1-2 个月的趋势。”据李华介绍,在没有订单和需求的情况下,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会减少排班、缩减人员。“今年起,一些企业已经转到东南亚、印度等市场,如果不是因为那些区域供应链还不完善,情况可能更不乐观。”李华说道。
据央视报道,近年来越南、印度成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转移的新热点。苹果公司近年来致力于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印度是供应链转移目的地之一。不过据报道,苹果在印度制造的部分产品合格率只有 50%。
苹果从 2017 年开始就在印度组装低阶的 iPhone,而在去年 10 月,苹果公司宣布计划在印度生产其最新型号的手机。不过目前来看,苹果在印度的工厂仅限于组装面板、芯片及机壳等零部件,相当一部分仍仰赖中国供应商。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苹果公司仍不太可能完全离开中国的高效生产体系。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推动供应链多元化的背景下,不管是企业们还是一线的“厂哥厂妹”们,在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的浪潮之中,都将迎来新的挑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 时报 (ID:vittimes),作者:贾天荣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