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6 月 26 日消息,高考志愿填报是每年高考后的重要环节,也是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声称可以根据考生的成绩和意愿,智能推荐适合的院校和专业。然而,这些服务真的靠谱吗?有没有潜在的风险和陷阱?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目前市场上有数百款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 App,部分 App 提供免费的基础功能,但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服务,就需要付费开通会员,会员 5 小时体验款为 88 元,普通 VIP 会员收费 518 元,其中最贵的是“一对一”超级 VIP 会员,收费 7998 元,由资深老师全程指导,每年限量发售。有家长体验发现,这些 App 预测信息都比较雷同,缺乏个性化信息,只能给你提供一个大致的概率。
此外,还有一些电商平台出售“高考志愿填报卡”,也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推荐学校。这些服务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长的眼球,但也引发了质疑。
记者还测试了用 ChatGPT 填高考志愿,但结果并不理想。比如,对于一位福建理科类考生的成绩 615 分,ChatGPT 推荐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但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远高于 615 分。对于一位北京文科类考生的成绩 612 分,ChatGPT 推荐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但这些高校也是难以触及的梦想。记者询问了一位人工智能专家,他表示,ChatGPT 以及大部分的人工智能模型并不是专门为填志愿训练的,算法的训练很大程度依赖于训练数据的选择,包括了建模方式,对考生、学校和专业到底怎么评估,而且高考题目每年的难度不一样,各地区考卷也不一样。所以,目前依靠人工智能填报志愿具有局限性。
此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考志愿填报这个环节实施诈骗。他们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信息”,通过中介或网站、App 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费用进行指导。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相关资质和专业知识,只是随意编造或抄袭一些信息来忽悠考生和家长。这样不仅浪费钱财,还可能误导考生填报错误的志愿,影响他们的前途。
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教育部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认准官方权威的志愿指导服务,警惕个人或校外培训机构“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教育部官网和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网站都会发布相关的志愿填报信息和咨询服务,考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获取准确的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IT之家建议,也要多与高校的招生老师、专业咨询师等沟通交流,了解更多的信息和建议,做出理性的决策。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