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这台相机是海鸥最后一台单反,DF5000,从 1997 年立项,但一直到 2001 年前后才投产,生产了没几年海鸥就停产相机了。
2000 年前后是中国国产相机整机产业退出相机市场的时间,在这前后,国产品牌依然推出了一些相机。之所以做这篇文章,是我上一篇写到了海鸥的 4A-100 系列,就顺道谈谈这个话题 —— 最后的国产胶卷相机。
其实,不仅仅是国产胶卷相机,德国的禄来,日本的美能达,柯尼卡,BRONICA,MAMIYA 等等品牌,也在之后陆陆续续退出了相机市场。在数码的大浪之下,最终成为历史。
要说最后的中国胶卷相机,首先要谈谈这台 T981,凤凰光学为日本安原制作所设计制造的相机。安源伸是一名商人,自己不会造相机,所以找到中国厂家帮忙。
1998 年,这台相机成功推出,在日本叫做安原一式,在中国叫 T981,国内仅供应了 500 台,价格机身 3500 元,镜头 900 元(50/2.8 L39 缩头,中国制造),日币售价,机身 55000 日元,镜头 12000 日元。
如果从技术指标看,是一台 50 年代到 60 年代的可更换镜头旁轴相机,只有一组提示 50mm 的框线,使用 L39 螺丝口。相机外形一看就非常复古,设计上似乎参考了徕卡的经验,但是它的光学部分做得很大。
不过相机带有测光功能,使用起来还是比较便捷的。后面几年推出的福伦达 BESSA-R 和这台相机操作差不多,但是带切换框线。
对于 90 年代的中国人而言,3500 元是一笔巨款了,很多人一个月工资也就几百块,但是就日元价格,55000 日元属于白菜价。
这台相机还作为 1999 年建国 50 周年的献礼相机。1999 年国庆大阅兵犹在眼前,没想到转眼竟然已经过去了 1/4 个世纪。而照相机对于我们中国摄影爱好者也早已不是高不可攀的神物,当代中国的胶卷迷世界早已徕卡,哈苏满天飞了。
现在精细的 JG50 图很难看到了,我以前介绍的时候有一套徕卡拍卖上的图,大家可以领略一下这款相机的风采。
接下来我们聊聊海鸥 4A-107 和 4A-109。
进入 90 年代,伴随市场经济的开放,中国相机厂开始为海外代工,在中国也出现了专门代工的工厂。许多尼康单反相机从 90 年代就在中国生产了。
在这个背景下,海鸥公司重新生产性能指标更好的 4A 相机,推出了 103,105,107 和 109 四种相机。107 是在 98 年前后推出的相机,也是海鸥相机几十年来第一次升级镜头。
原本海鸥 4 系列相机都是用 3 片结构的 75/3.5 镜头,一直到 4A-107,用上了 4 片 3 组结构。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当时国内流行雅西卡 124G 的原因。
其实在 90 年代,过去的主流双反厂家基本已经停产,虽然禄来恢复了 2.8GX,但是主要是纪念机,常备机不多,而雅西卡 124G 也已经停产。
新 4A 系列的出现同样与日本相机市场的需求有关,尽管新 4A 系列也出口到北美和欧洲,但最主要还是瞄准当时的日本市场。
4A-107 的操作和 ROLLEIFLEX 不同,它的光圈快门是正面拨杆调节,所以,4A-107 虽然换了镜头,但是依然缺乏腰平一体操作。外观上也更像 ROLLEICORD。
到了 21 世纪,海鸥最后推出了 4A-109,这款相机卖到欧洲和美国略多,产量并不大。这台相机终于采用了腰平一体操作,正面有两个转盘调节光圈快门。快门也提升到了 500,过去都是 300。
一直到最后,海鸥终于完成了仿 3.5 相机,4A-109 外观上和雅西卡 124G 也有点像。
这台相机什么时候停产的不知道,但是安福路的老相机博古馆(后来搬家了)里有一个工坊,组装销售 4A-109 有一段时间。
1997 年,凤凰推出了 205 相机的最后一个型号,凤凰 205E,同样是国内国外都有销售。
205 相机最初由上海相机二厂开发生产,从 1965 年开始生产,一直生产到 2002 年前后,这个系列相机在整体结构没有大变的情况下一口气生产了 400 多万台,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大的单品相机,也是生产时间最长的单品相机。前无古人,也绝对后无来者。
逻辑上,205 属于很热门的全金属镜间快门旁轴机。但是它要比我们理解中的这类相机大得多,如果放在日本,实际上属于奥林巴斯 35SP 等等的前代产品,是 50 年代技术指标的相机。
205 相机就是该有的都有,该没的都没,1997 年前连测光都没有。1987 年曾经推出过带有测光的 205B,但是很快又取消,推出带有多重曝光功能的 205D。
最终到了 1997 年,才把测光和多重曝光集合在 205E 上。因为还是镜间快门,没办法实现 TTL 测光,所以测光器还是独立的。
205 系列的基本情况给大家看一个我很久以前的整理。
最后看看 DF5000,我估计大家今天最感兴趣的就是这台相机。
没想到我们中国人也能造出如此艺术的相机,一看就很顶级。这张图是完整图,DF5000 自带一个和机身整体设计一致的手柄。看上去就高端霸气上档次。
实际上 DF5000 的基本性能还是和 DF300,也就是外贸专用的美能达 X300 差不多。用的也是美能达口,实际上是一台 80 年代指标的手动对焦单反相机,而且还不是很高端。虽然看起来很霸气,简直堪比徕卡 R8,但是只是看起来霸气,连倒片都得手动的。
而且当年的宣传口径就是请了个什么著名设计大师设计外观,照相机最重要的明明应该是性能,既然性能顶不过,那就用外观。
而 DF5000 也成为了海鸥最后一款单反。
其实海鸥和凤凰一样,凤凰一直在生产 205,而海鸥则一直在生产老掉牙的 DF-1,一直生产到 1999 年才停产。DF-1 是 1969 年推出的产品,DF 就是单反的意思。
其实在世纪之交,还有一些国产相机,这里就不表了,主要还是列出中国照相机制造两个巨头,海鸥,凤凰的这些相机。
日本,德国的品牌退出市场主要是因为数码,而中国照相机不仅仅是数码,更是因为性能落后,国产胶卷相机和世界照相机发展实际上是有代差的,90 年代还在生产几十年前技术指标的老古董。许多人把关注点放在没有自动对焦技术上,其实测光技术,自动化,自动曝光技术,等等也都是相当落后的,或是引进了美能达或者宾得早已过时的技术。
中国相机之所以受到关注,其实是上个世纪特殊年代,特殊体制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接触不到世界上先进的,哪怕是民用级别的器材,而且经济发展困难,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不高。在这个特殊年代里,我们只有国产相机可是使用,国产相机可以说是中国普通老百姓对摄影认知的全部了。而国产相机也承包了我们几乎所有的图像记忆。
但是,伴随国家逐步开放,别说买洋货了,就连外国都是随便走起,当大量日本相机涌入,国产相机不再是摄影认知的全部时,即使没有数码浪潮,它的衰落也是很难避免的。只不过中国一直发展照相机工业,我们对它有感情,有情怀,所以会感到可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胶卷迷俱乐部 (ID:jiaojuanmi),作者:上海老污龟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