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室温超导”片尾曲: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变种磷灰石与铜蓝矿的共混物并引发超导相

2024/6/26 17:01:16 来源:IT之家 作者:问舟 责编:问舟
感谢IT之家网友 夏娜粉 的线索投递!

IT之家 6 月 26 日消息,真可爱呆、洗芝溪团队合成了一个变种磷灰石与铜蓝矿的共混物,在近室温和低温下分别引发了两种超导相(IT之家注:明确提到“超导相”而非之前的“疑似超导相”),相关成果已于昨日发表在 arXiv 上。

这项成果是在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国 LK99“室温超导”材料基础上进行的研究,通过在磷灰石骨架中重掺杂硫,合成了一种以变体磷灰石和铜蓝(硫化铜)为主的新型共混物。

其中,变种磷灰石成分显示出近室温超导电性(转变温度约在 250-260K),铜蓝矿亦可能被诱导出另一个 30K 左右的低温超导相。

对此,洗芝溪教授解释称,这一年内发表的三篇论文代表了团队的三个里程碑:第一次研究依然沿用韩国人的基本工艺,第二次在原工艺基础上引入了水法泡硫,而最新这一篇直接抛弃了火法路线,从原料磷灰石开始就采用全程水法。

我们现在所报道的样品,除了里面存在的磷灰石结构是与去年韩国团队报道的 LK-99 有类似之处以外,基本可以认为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成果。

  • 一是合成工艺。与韩国的高温烧结完全不同,我们从原料开始采用的都是水热法合成,没有经过高温烧结,样品质地软脆,但更易提纯。

  • 二是原料。我们没有像韩国人那样采用黄铅矿和磷化亚铜,而是用的硝酸盐、磷酸盐和硫化物等作为原料。韩国人的方法中经历了接近熔点的高温,所以磷、硫等元素都有变价,会形成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很难保证导电性不是来自磷化亚铜和硫化亚铜。而我们的水法过程温度低、没有强氧化还原性,这些酸根基本不会变价,更不会出现金属铜或亚铜的情况。

  • 三是元素成分和配比。韩国人最初 LK-99 的投料比是 9 铅 1 铜的磷灰石。而我们现在的配比是 9 铜 1 铅,主要成分是铜,引入少量的铅只是为了让结构更加稳定。正如文中介绍,无铅配方同样能形成超导,但结构很不稳定、重复性很差,所以我们没有作为主力样品报道。

  • 四是结构。我们目前的样品中残留有少量未被硫掺杂取代的原料磷灰石,它与 LK-99 的主成分类似,但我们认为它不具备有效活性。真正具有活性的是硫取代后的变种磷灰石,及其周围更加丰富的铜蓝矿。我们认为,变种磷灰石与铜蓝矿互为共生关系,前者具有较大晶格畸变,晶格常数很小,无法单独稳定存在。铜蓝矿相当于给磷灰石加了个压。

由此猜测,韩国人最初的确看到了所谓“超导的幽灵”,因为在他们那个大杂烩的合成中,难以避免里头会反应出微量的硫代铜磷灰石结构,所以能看到一些微弱的疑似信号,并给了我们最初的启示。

但他们那个合成,并不漂亮。

值得一提的是,洗芝溪教授还提到,真可爱呆要直播测试这种材料的超导磁场效应,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相关文章

软媒旗下网站: IT之家 辣品 - 超值导购,优惠券 最会买 - 返利返现优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软媒旗下软件: 魔方 酷点桌面 Win7优化大师 Win10优化大师 软媒手机APP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