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8 月 19 日消息,据一项最新的国际研究,6600 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可能起源于外太阳系(outer solar system)。德国科隆大学的地球科学家领导了这项研究,通过分析白垩纪末期地层中的岩石样本,揭示了这一惊人的发现。
约 6600 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其中约 70% 的动物物种消失。科学家普遍认为,一颗直径至少 10 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地区,引发了这次灾难。巨大的冲击力将小行星和大量地表岩石气化,细小的尘埃颗粒散布到平流层,遮挡了太阳光,导致全球气候剧变,并使光合作用中断数年。
IT之家注意到,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地层中铂族金属钌的同位素组成,发现小行星的成分与太阳系早期形成时位于木星轨道外的碳质小行星一致。这表明,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来自遥远的外太阳系。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还对比了地球上其他不同年龄的陨石坑和撞击结构中的钌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在过去的 5 亿年里,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碎片几乎全部来自太阳系内部的 S 型小行星。只有极少数古老的撞击事件与此次恐龙灭绝事件相似,元凶小行星起源于太阳系外缘。
这项研究表明,像希克苏鲁伯小行星这样的撞击事件在地质历史上极为罕见,恐龙和其他物种的命运因一颗来自太阳系外缘的“不速之客”而彻底改变。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