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造车创业画上句号了,以后也不会再涉足。”
图森未来的创始人之一陈默,这样告诉我们。
智能车参考刚刚获悉,图森转型 AIGC 并改名 CreateAI 后,掌舵人陈默决定不再投入造车,之前创立的氢燃料重卡公司 Hydron 准备出售。
Hydron 曾有个中文名图灵智卡,是为了配合图森自动驾驶业务而生的卡车新势力。
曾在创办第一年以 10 亿美金(70 亿 RMB)估值一鸣惊人,但现在也随着图森自动驾驶业务的谢幕,走向结局。
70 亿造车独角兽,要卖了
图森未来的北京总部办公室现在已经挂上了“CreateAI”的牌子。董事长陈默的办公室大门上,赫然写着新 Title:首席制作人。
办公室的陈设充满戏剧性对立:桌子上还摆放着重卡发动机模型,陈默说是当年合作造车的车企送的;而黑板上张贴的则是金庸群侠传的游戏项目资料。
一边是未尽的过去,另一边是还未开始的未来。
就在这间办公室中,陈默向智能车参考透露了最终决定:终止造车项目 Hydron,寻找买家接手。并且悉数清盘,不做任何保留。这也是陈默目前与汽车、自动驾驶相关的最后一批“硬”资产。
它们包括一辆车长 5 米 7,轴距 3 米 4 的全尺寸 SUV MARK X:
非承载车身,7 座。搭载 200 度磷酸铁锂电池,分双电机和四电机版本,续航均超过 700 公里。
一辆车长 5 米 1,轴距 3 米 1 的中大型 SUV MARK Y:
承载式车身,5 座。搭载 112 度磷酸铁锂电池,有双电机四驱和单电机后驱两个版本,续航分别对应 520 和 550 公里。
以及一辆车长 5 米 9,轴距 3 米 7 的全尺寸皮卡 MARK T:
底盘形式,动力、续航参数和 7 座全尺寸 SUV 相同。
三款车都搭载博世的辅助驾驶功能,包括最基本的 L2 全家桶:
每款车也有对应的右舵版本。
这两款 SUV 和一款皮卡车,就是 Hydron 3 年造车的全部成果和最有价值资产。
陈默强调,三款车不是 PPT,而是高度完成状态的准量产车。
从汽车正向研发流程来看,Hydron 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前三个阶段:
1)概念设计阶段的总体布局、造型设计、油泥模型。
2)工程设计阶段的布局、造型验证,动力总成、白车身、底盘、内外饰、电气架构设计。
3)样车试制阶段风洞、场地、道路等等实验。
甚至在决定停止投入之前,已经确定了部分供应链,走到了量产前夜。
对于愿意接手的买家来说,“Hydron 是到手就能直接量产的优质资产”。并且要价还不高,陈默自述在这场交易中只寻求偿还股东投资。
Hydron 公开的融资总额是 8000 万美元,约合 5.8 亿人民币,也是 Hydron 的全部融资。
而如今寻求出售,陈默直言:
只要价格合理都能接受,可以不要求 8000 万美元。
多少钱算合理?国内设计款车至少一个多亿人民币,同时还能节省两年设计时间…
至于股东层面,陈默说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对赌协议,而且投资人对 Hydron 的进展、成果也都认可,“尽量偿还投资,是达成的一致共识”。
不过有一个明显问题:
之前 Hydron 以卡车新势力身份亮相,并且明确和图森自动驾驶落地相互配合,这也是投资人认可入局的核心因素。但造车 3 年后,成果却是电动 SUV。
为什么发生这样的重大转变?投资人又为什么会认可?
和图森经历的一系列风波,有直接关系吗?
Hydron 从何而起,又为什么要卖
陈默向我们梳理了 Hydron 的时间线。
图森未来在北美最早合作的卡车厂名叫 Navistar,陈默回忆当时因为 Navistar 规模小、业务弱,希望借图森的技术“翻身”,所以在合作中图森话语权较高,能更好贯彻自动驾驶公司的追求和理想。
但 2021 年大众收购了 Navistar,合作中的话语权也转向以车厂为主。
图森判断以自己为运营主体的合作形式可能生变(后面也被证实)。所以在 2021 年中,Hydron 被提上日程,一开始是作为技术落地的车辆储备,随后不久就被确认为全力配合图森的 L4 量产计划。
当时,包括侯晓迪在内的董事会一致通过了相关决议,由陈默牵头去做 Hydron,并且留下了相关会议记录。
陈默着重强调的是,侯晓迪自始至终都知晓 Hydron 的存在,而这也成为后来董事会发难、开除侯晓迪的导火索之一。
Hydron 造氢能卡车的过程中(已有几台样车上路测试),实际已经和图森的业务产生了协作。比如陈默透露,侯晓迪曾经就传感器的类型位置等等向 Hydron 提出过要求。
2022 年,图森高层先后发生了几次重大变动。首先是 3 月,陈默辞任图森董事长,6 月又退出了图森董事会,本人的说法是“专心经营 Hydron”,也避免给图森带来监管层面的额外麻烦。
随后图森的事件走向失控。
先是 6 月侯晓迪提出“二选一”,于是陈默出面“劝退”吕程,让侯晓迪将董事长、CEO、CTO 三权集于一身。
随后“以白人为主”的图森董事会发起了对在任的侯晓迪、以及离任的陈默的一系列调查,认为图森和 Hydron 存在不合规的技术转移,并且在 10 月罢免了侯晓迪的一切职务。
陈默说自己对其中的细节不甚知情,因为他本人当时在国内忙 Hydron 相关的事:“实在不明白大权在握的侯晓迪,怎么就这么轻易被解除职务了”。
但陈默提到,当时侯晓迪在面对董事会,以及后续监管调查中撒了慌,“说对 Hydron 毫不知情”。
陈默同样表示不理解侯晓迪为何做出这样的表态,不过他推测,这样的行为可能是董事会将他赶出公司的原因之一。
后面的故事我们详细追踪过。11 月,陈默回归,与侯晓迪联合行使超级投票权清理了旧董事会,随即由唯一董事侯晓迪重新任命吕程为 CEO、陈默为董事长。
侯、陈、吕重新形成同盟,但分歧也越来越严重。
陈默、吕程的观点是,因为地缘政治等等不可抗因素,图森在北美落地自动驾驶几乎无望,所以主张卖掉北美业务,转战中国、澳洲、日本等等市场。
但陈默说侯晓迪“坚决不同意,一定要在北美做自动驾驶,并且在 22 年底秘密启动了全新的 L4 级自动驾驶卡车项目”,也就是 2023 年公布的 Bot Auto。
此时,图森落地北美无望,其他海外市场表态又模棱两可,于是陈默开始考虑 Hydron 业务的转型,并且最终选择了北美和国内市场都处于空白的全尺寸新能源 SUV,以及衍生的电动皮卡品类。
时间快进到 2024 年 3 月,图森最终和北美监管达成“和解”,但也彻底失去了自动驾驶落地的机遇,海外市场大门紧闭,核心技术人才持续流失。
2024 年底图森决定转型 AIGC 赛道,专注动漫影视。
因自动驾驶梦想而诞生的 Hydron,最终也被决定清盘出售。
主导 Hydron 3 年,陈默怎么评价
Hydron 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与图森遭遇的地缘政治挫折有很大关系。
最后和北美监管达成的所谓和解协议,图森在书面承认唯一的“过错”,就是转岗了几个员工到 Hydron,既无利益输送,更谈不上耸人听闻的“安全因素”,否则双方也不会以“和解”告终。
对于侯晓迪和管理层之间的分歧,陈默评价为“科学家的追求”和“商人特性”的天然冲突,谈不上谁对谁错。
不过正是这样的分歧,让图森和 Hydron 在 CIFUS 禁令发出前,错失了最后闪转腾挪的窗口。
至于 Hydron 本身的业务,陈默给予相当高的评价,认为它相对国内海外,都是优质资产。
首先产品本身属于市场稀缺品类,完成度还很高,到手即可量产。
其次,资金利用率高,8000 万美金完成 3 款新能源量产车,没有额外负债。
第三,没浪费投资人的钱,没有对赌协议,没有股权纠纷,而且 Hydron 没欠员工一分钱。
如短期无人愿意接盘,陈默也做了长期打算:目前 Hydron 团队已经收缩到最小(大约 10 人左右),可以用极低成本维持,继续寻找买家。
但无论最终 Hydron 是否成功出手,对于陈默而言,自动驾驶、造车的生涯都要画上句号,以后不会再涉足了。
“做 AIGC 的成本可控,只有自动驾驶的 1/5 甚至更低,2026 年图森就能开始赚钱”,动漫和游戏也是陈默个人爱好所在。
2024 年 12 月底的图森股东大会,结果是包括陈默在内的 6 名董事全员保留,说明股东同样认可支持图森的转型规划。
“如果当年从未参与过图森的任何事务,我会比现在快乐得多”——CreateAI 的首席制作人陈默,这样感叹和总结自己的图森生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贾浩楠,原标题《图森未来创始人陈默终结了造车项目》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