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胡峥楠发布长文,讲述小米 SU7 Ultra 征战上赛背后的故事

2025/2/15 15:52:42 来源:IT之家 作者:清源 责编:清源

IT之家 2 月 15 日消息,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胡峥楠今日在微博发表长文,带来了小米 SU7 Ultra 征战上海国际赛车场背后的故事。

IT之家附原文:

P 房的电视突然没有信号了,所有人都在等待官方控制室的成绩信息,当对讲机里传出兴奋的“两分九秒九四四,两分九秒九四四”,所有的人瞬间都沸腾了,这个结果在期待之中,但也在意料之外。在全场的兴奋中,我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把耿睿拉过来,希望能拿到上赛官方的成绩单,把最终成绩进行正式确认。而当拿到那一页 A4 打印纸后,我感觉一下子轻松了,这一天,这几周,这三年,为了这一刻都值了。

今天大家所知道的 C 计划,其实从三年多前的那一天就已经开始了,而这个 C 计划其实还没有结束。甚至去年在纽北那一波五折的励志故事,都只是 C 计划的一部分。而 SU7 Ultra 这台车,可能才是雷总想造的第一台车的完整体

雷总看过很多伟大汽车公司缔造者的传记,他曾问过我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还没有出现像保时捷、宝马这样的汽车公司?之后,雷总的答案就是要在小米汽车乃至小米集团内要培养浓厚的汽车文化。然后,我们就发现汽车文化和小米的工程师文化在一起,就发生了一幕又一幕神奇的化学反应,而 C 计划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孵化出来。

汽车技术发展超过百年,很多新概念、新技术都首先应用于赛道,然后再被大规模应用于量产产品上。电车作为一个新物种,和发展验证了一百多年的内燃机技术相比,在赛道上还是有很多局限和瓶颈。在一群充满野心的工程师眼里,这简直就是一大片技术处女地,任何技术上的小突破,都可能带来电车产品在产品力和体验上的巨大进步。突破的核心就是能否在内燃机最堡垒的各种赛道项目上,真正战胜内燃机

赛道跑圈可能是世界上检验综合技术水平最公平的一个项目了,时间对每个人都一样,快或者慢是最简单的衡量标准。但赛道跑圈又存在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并不是你实力强就一定能赢。天气、场地条件、车辆状态、准备和运营能力、车手水平和状态等都是不稳定因素。而高手间过招,差异也就在毫秒之间,这些又让很多结果存在不可测,未知又恰恰是做这件事情最大的有趣。

跑上赛是 C 计划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和之前的天府、株洲、珠海不同,上赛我们是带着明确的成绩目标而来的。因为上赛存在着一位最伟大最值得尊敬的对手,Taycan Turbo GT Weissach Package 作为纽北最快量产电动车,在上赛也有着官方成绩:2 分 11 秒 28,这个成绩还是在小雨后半干的赛道上跑出来的,真的是太强大了。我们希望能挑战一下我们心目中的神,即使不能战胜,至少也能看到差距有多少。

上赛和之前几个赛道有很大的不同,它对车和车手的要求都会更高。在 Stop&Go 的赛道,只要崩直线足够快,制动点足够准足够稳,取得好成绩是可预测的。上赛有更长的大直道,有连续低速弯,有考验胆量的高速弯,对车手控车的精准度的要求也更高,同时正确的路线和策略也会影响最终成绩。但上赛要练习包场,除非你家有矿,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去赛道上琢磨调教和标定及测试验证策略,一切都只能在模拟器上演练,而模拟器又不能模拟一切…… 当然保时捷的车载是最好的教材,每个直道的尾速,每个弯道的弯速,制动点位置都是提高 0.1 秒的基础,在上赛该怎么跑?这个战术已经逐渐清晰,阿灿基本在模拟器上练到了了然于胸。

2 月 10 日,包了几个小时进场地熟悉赛道,验证战术…… 阿灿就给我发了一个信息“热身第三圈就跑到了 2 分 10 秒 682”,一切进展似乎都十分顺利,让我们对 13 日的正式赛道日充满了期待。

2 月 13 日一早,7 点半我就到了上赛我们租用的 P 房,那天天气晴朗,前一天后一天都是小雨,我暗自庆幸,我们又一次得到了老天的眷顾,应该会是一个好日子。唯一的变量是上海降温了,那天早上的气温只有 1 度到 2 度,摸了摸赛道,冰凉到冻手。车辆准备中对两台车进行了最后的检查,参数设定、扭矩、轮胎、制动、管线、通讯都逐一确认,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为我们知道今天会出现超过 300 公里的时速、一旦出现任何问题结果会非常惨烈。整个过程中,感觉手始终是冰凉的。

9 点,晓龙和耿睿出场给冷车制动开盘,同时把整个赛道状态巡视一圈,为 9 点半阿灿的第一圈冲击做最后的准备。9 点半在全场的掌声中,车辆驶出了 P 房,阳光下的闪电黄,特别耀眼。暖胎圈所有实时图像和数据回传都十分正常,大家都在等待黄色闪电呼啸而过的那一刻。

当 SU7 Ultra 用劈开和压缩空气的呼啸声从身边通过时,我们知道是否可以实现梦想的时刻正式开始了。直道尾速达到了 285 公里,顺利进入 T1,之后只能通过竖起耳朵听轮胎的啸叫去判断车辆位置的车辆状态。数据回传可以看到阿灿在精准地实施模拟器上的策略,大直道尾速达到 320。第一圈不慢,当进入 T16 后,我们估计应该有 11,当压缩空气的呼啸声再次通过时,我们看到电子计时牌上的成绩时 2:11.273,全场开始躁动起来,仅仅是第一圈,已经和保时捷的成绩打平了,这个开场似乎顺利得有些不可思议。

马上进入第二圈,T1,T2,T3,阿灿在 T2 和 T3 就发生了一些失误,浪费了一些时间。后面从回传画面上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态产生了变化,导致 T5 高速弯后的制动点偏晚,在进入 T6 后车辆的一个侧滑浪费了更多时间。第二圈只能放弃冲击。之后的第三圈也因为失误而放弃了冲击。

这时候要适时停下来看一下问题,和阿灿一起看一下数据,同时基于体感,分析一下问题。扭矩矢量参数设置是否要调整?轮胎温度是不是要保得更高一些?

上午的最后一圈,2:11.126,虽然已经实现了一个小目标,但大家似乎都兴奋不起来,都希望能有真正的突破,因为 10 和 11 是两个世界,大家都寄希望于赛道路面能热一些,下午 1 点的正式刷圈。

下午我们给两台车换上了全新的轮胎,当车缓缓驶出 P 房的时候,有种送娃上战场的感觉。下午一共规划 4 圈,前 3 圈阿灿表现出了出奇的“稳定”,每圈都是 11 秒头和中,误差不超过 0.4 秒。每个赛段的前后时间差异都在 0.2 秒以内,是不是今天只能这样了?我们后面要官宣哪个成绩,是 10 号自己跑出来的 10 秒 682 还是今天有媒体现场见证的 11 秒 126?

似乎遇到了一个台阶,是不是要临场改变战术?但是这些看到的机会点要靠有限的两三圈去验证有效性,风险同样是巨大的。在场的职业车手谢欣哲也用他丰富的经验在帮我们看数据找机会点,但不可否认,可以提高成绩,可机会窗口会更小,一旦错过,风险更大。因为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取得突破性的成绩,还有我们伙伴阿灿的安全。在那个极速下,0.1 秒的错过就是近 8 米的距离,拼还是不拼,这是最纠结的选择。

计划刷圈的最后一圈,明显能感觉到阿灿的压力,那圈出车前,他独自看数据,独自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躲了一会儿。同样在众人的掌声中,车辆驶出了 P 房踏上征途。

2 分 10 秒 770,整个 P 房开始欢呼了,似乎大家把一天的压力都释放了出来。回场后,阿灿拉我们商量是不是还能再跑一轮,因为他感觉新的战术应该可以再提升成绩,大直道的制动点放晚一些,拉到 325,同样风险会更大一些。干不干?而且已经没有新轮胎了,只能用旧胎来跑。

新一轮也是当日闭场前最后的机会了,而这个时候显示官方计时的电视突然没有信号了,我们只能从车辆回传数据来分析整圈的状态,几个低速弯还是有一些失误,尤其是在嘉定弯过后的一个小侧滑让所有人绷紧了神经。但这圈所有的尾速和弯速都肉眼可见地快了不少。

2 分 09 秒 944,当这个成绩被证实后,傍晚的阳光照得每个人心里都暖暖的。大家都清楚,这个成绩是怎么来的,意味着什么。一个插曲是阿灿反应回场的时候车有些异常的跳动现象,可能轮胎胎压不对了。结果我们在左前轮发现了扎进轮胎已经快被磨平的一颗螺栓。这个时候,我的后背是一阵发凉,只能说运气一直在眷顾着我们。

C 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顺利地完成了,回想 3 年前,你会发现整个伴随着整个过程,大家都在快乐中不停地成长,不知不觉中,我们好像离汽车工程师们心目中的偶像和标杆又近了一步。不过我们还是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差距还是存在,还要持续进步持续成长。

接下来,我们应该望向纽北……

在评论区里,胡峥楠进一步解释说:C 代表“Challenge 挑战”、“Conquer 征服”和“ China 中国”。

相关阅读: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相关文章

软媒旗下网站: IT之家 最会买 - 返利返现优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软媒旗下软件: 软媒手机APP应用 魔方 最会买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