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2 月 17 日消息,《纽约时报》决定将 AI 应用于其产品和编辑团队,并表示内部工具将来可能会用来编写社交媒体文案、SEO 标题和部分代码。
根据 Semafor 今日的报道,公司的邮件通知称,将向编辑部员工提供 AI 培训,并推出一款名为“Echo”的新工具。公司还分享了使用 AI 的编辑指南,并提供了多款 AI 产品,供员工用来开发网站产品和创意。
“生成式 AI 有助于记者挖掘真相,并帮助更多人了解这个世界。机器学习已经帮助我们报道一些原本难以报道的故事,生成式 AI 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新闻能力,”《纽约时报》的编辑指南写道。
“同样,借助数字语音文章、跨语言翻译和未来尚未探索的生成式 AI 应用,《纽约时报》将变得更加易于接触。我们将这项技术视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像许多其他技术进步一样,它将助力我们的使命,而非某种神奇的解决方案。”
《纽约时报》表示已批准一系列 AI 工具供编辑和产品团队使用,包括 GitHub 的编程助手、谷歌的 Vertex AI、NotebookLM、纽约时报的 ChatExplorer、一些亚马逊 AI 产品,以及通过《纽约时报》商业账户使用 OpenAI 的非 ChatGPT API(需要公司法务部门的批准)。此外,公司还宣布推出了“Echo”,一个内部测试工具,用于将《纽约时报》的文章、简报和互动内容进行简洁总结。
该报鼓励编辑部员工使用这些 AI 工具来生成 SEO 标题、摘要和观众推广内容、提出修改建议及问题和创意,并对记者的文档提出问题、参与研究、分析《纽约时报》自己的内容和图片。
在一系列培训文件中,编辑指南列出了记者可能的使用场景,例如:
“在这些《纽约时报》报道中,Al 出现了多少次?”
“你能把这段文字修改得更简洁一些吗?”
“假设你要把这篇文章发布到 Facebook 上,你会怎么推广它?”
“用简洁的、对话式的语言为这篇文章写一个简短的总结,适合新闻简报。”
“你能为这篇文章提出五个搜索优化的标题吗?”
“你能简要总结莎士比亚的这部剧吗?”
“你能用通俗的语言总结这份政府报告吗?”
然而,公司在使用 AI 时仍设置了限制,强调了版权和泄露消息来源的潜在风险。
公司告知编辑部员工,不应使用 AI 起草或大幅修改文章,不得输入第三方版权材料(尤其是机密来源信息),不能利用 AI 绕过付费墙,也不能发布机器生成的图像或视频,除非是用于展示技术并进行适当标注。公司表示,未经批准的 AI 工具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纽约时报》失去保护消息来源和笔记的权利。
据IT之家了解,《纽约时报》该公司仍在与 OpenAI 的法律斗争中,指控后者未经许可使用《纽约时报》的内容进行模型训练,构成严重的版权侵权。而 OpenAI 的最大投资者微软则表示,《纽约时报》此举是在打压技术创新。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