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2 月 19 日消息,英伟达在其 RTX 50 系列显卡上悄然停止了对 32 位 PhysX 技术的支持。PhysX 是一项曾在 2000 年代初至 2010 年代初被大力宣传的游戏图形技术,主要用于游戏物理效果渲染。英伟达在官方论坛上确认了这一技术的“寿终正寝”(至少是 32 位版本),这是因为 RTX 50 系列显卡开始不再支持 32 位 CUDA 应用程序。
据目前所知,市面上并无集成 PhysX 技术的 64 位游戏,这意味着 PhysX 将在 RTX 50 系列及更新的显卡上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尽管 RTX 40 系列及更早的显卡仍能运行 32 位 CUDA 应用程序并支持 PhysX,但从 Blackwell 架构(RTX 50 系列)开始,这项技术已正式宣告退役。
PhysX 是英伟达最古老的技术之一,几乎与 CUDA 平台同龄。PhysX 是一款专有的物理模拟软件开发工具包,能够处理布娃娃物理、布料模拟、粒子效果、体积流体模拟以及其他以物理为核心的图形效果。自 2004 年推出以来,PhysX 作为英伟达收购 Ageia 公司后获得的技术(并被适配为在 GeForce 显卡上运行),已被集成到众多游戏中,其中包括多款知名 AAA 级游戏,如《蝙蝠侠:阿卡姆》三部曲、《无主之地:前传》、《无主之地 2》、《地铁:最后的曙光》、《地铁:离去》、《地铁 2033》、《镜之边缘》、《巫师 3》以及一些早期的《刺客信条》系列作品。
据IT之家了解,PhysX 的核心优势在于将物理计算从 CPU 转移到 GPU 上(此前为 Ageia 的 PPU),这通常能够显著提升物理相关图形效果的渲染性能,不仅能提高帧率,还能提升物理效果的质量,远超 CPU 所能达到的水平。然而,PhysX 在英伟达显卡上的支持依赖于 CUDA—— 这是英伟达的专有平台,其允许基于 CPU 的编程语言在 GPU 上执行。这也导致了 PhysX 的局限性:它只能在英伟达显卡上运行,无法兼容其他品牌的显卡、游戏主机和智能手机。
到了 2010 年代末,PhysX 的市场接受度大幅下降,更多灵活的替代方案(包括同时兼容 CPU 和 GPU 的解决方案)逐渐兴起。PhysX 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对英伟达显卡的严格依赖,这限制了其应用场景。此外,英伟达在 PhysX 的生命周期后期也逐渐停止了对某些功能的支持。例如,2018 年,《星际战甲》(Warframe)从 PhysX 转换为自研的物理模拟框架(基于 PhysX 开发),原因是英伟达停止了对物理粒子模拟的支持。
PhysX 的未来已成定局,预计未来不会再有游戏尝试使用这一技术。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