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 世界的目光再次被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所吸引。
3 月 25 日-28 日, 以“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 2025 年年会在中国海南博鳌如期举行。
本届年会以发展为主线, 聚焦全球和区域发展突出挑战, 围绕“把握大势、促进增长、塑造未来、发掘动力”四大方向的议题展开探讨。
在为期四天的会议期间, 来自全球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代表围绕气候变化、亚洲能源转型、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促进健康、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数字能力建设等不同领域的热点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以促进务实合作, 防范化解风险, 分享成功经验。
曼孚科技创始人赵剑先生作为嘉宾亦参与了本次大会, 并在会议期间接受了来自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等多家媒体的专访, 就人工智能与数据标注等前沿科技话题分享个人见解、传递中国声音、贡献东方智慧。
一、世界再次聚焦博鳌
2001 年, 博鳌亚洲论坛首次举办。历经 20 多年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已成长为兼具亚洲特色和世界影响的高层次对话平台。
从促进区域合作, 到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 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每届年会主题中, 都能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思想的激荡碰撞以及对时代命题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现如今, 世界百年变局深刻演变,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权政治呈现出新的动向, 对世界稳定与经济复苏造成更为严重的冲击, 世界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多, 国际社会担忧和焦虑情绪进一步上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25 年年会便有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正如张军秘书长在论坛开幕新闻发布会上所谈到的一样:“我们希望通过年会, 向国际社会传递保持信心、团结合作、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强烈信号。亚洲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 展现出光明前景。世界有理由对亚洲的未来充满希望, 亚洲也有理由对世界的未来充满信心。”
基于上述目标, 本届年会以发展为主线, 围绕把握大势、促进增长、塑造未来、发掘动力四大主要方向的议题展开探讨。
这些议题涵盖了当前全球与地区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关键与重大课题。宏观议题如重建信任、加强全球治理、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全球南方与现代化、加强文明对话、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共同经济安全等, 旨在弘扬多边主义, 完善全球治理, 把握正确方向, 营造有利环境, 谋求共同发展。
热点议题则包括应对气候变化、亚洲能源转型、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促进人人健康、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数字能力建设、大变局下企业的应对之道等。
据张军秘书长透露, 多个国家领导人出席了本届年会并参与了对话。除各国领导人之外, 还有 300 多位嘉宾, 包括近 120 位各国部长级高官, 约 30 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及众多商界领袖及著名学者参与有关议题讨论。总计约有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 2000 名代表, 以及来自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150 家媒体机构 1100 多名记者参加了本届年会。
立足亚洲, 面向世界, 这既是博鳌亚洲论坛的鲜明特点, 也是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为世界繁荣与安全注入强大动力的深刻体现。各国政要和商界、学界人士等齐聚博鳌, 共商亚洲和世界发展大计, 这必将为本地区乃至全球和平、稳定、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也将为全人类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新理念、新思维与新目标。
二、年会中的人工智能元素
近年来, 前沿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年会探讨的热点话题。
作为新一轮信息革命的中坚力量, 人工智能技术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 以自动驾驶、AI 大模型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快速迭代并应用到各行各业中。
如何全面和科学地评估人工智能给全人类带来的潜在影响和风险、如何平衡推进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治理、如何有效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解决限制其发展的关键难题等一系列话题成为近几届年会中热议的焦点。
2024 年年会中特别开设了科技革命“奇点”离我们有多远、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变世界、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等分论坛, 旨在为科技进步和世界发展谈论对策、贡献智慧。
2025 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 人工智能依然是年会的重点话题,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嘉宾纷纷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治理分享自己的见解。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先生在题为“世界巨变与亚洲未来”的分享中指出:“亚洲国家需要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契机, 加快现代化进程。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等绿色技术掀起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得益于人口规模、后发优势以及制度创新, 亚洲多国已走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前列。亚洲需要加大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上的投入和国际合作, 让新质生产力为可持续发展赋能。亚洲已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东亚、南亚、中亚、西亚可以在资金、技术、产能和市场上形成合力, 加快形成绿色能源产业链和中长期绿色投资伙伴关系。”
在 AI 价值性方面,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以自身为例指出:“AI 工具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并且我把它当作自己的员工。”
在 AI 治理方面, 芬兰前总理埃斯科・阿霍则从历史和技术发展的角度, 提出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和标准制定来实现 AI 的均衡发展。
而在 AI 发展趋势方面以及具体应用场景方面, 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 (AIR) 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指出:“AI 已经从信息智能走向物理智能, 特别是无人驾驶、机器人等, 也走向生物智能, 如人脑接口、生物体大模型等。无人驾驶是具身智能最大的应用, 也是第一个可以真正能够落地的方向。”
三、曼孚科技创始人赵剑接受多家媒体专访
当前, 世界经济正面临严峻考验, 国家间贸易壁垒增加、地缘政治和政策不确定性等因素交织, 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诸多挑战。
然而, 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亚洲经济尤其是国内经济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 2025 年度报告》预计,2025 年亚洲加权实际 GDP 增长率为 4.5%,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 GDP 总量占全球比重将提升至 48.6%。
这一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最终得以实现, 离不开国家层面的主动引导、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在经济发展形势并不明朗的当下,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中坚力量以及科技创新的破壁者, 更要主动挑起担子, 贡献更多智慧。
博鳌亚洲论坛, 作为兼具亚洲特色和世界影响的高层次对话平台, 在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自我变革和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窗口的同时, 也为企业传递声音、探寻良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各行各业的企业嘉宾借此契机, 分享个人见解、探索合作机遇。
曼孚科技创始人赵剑先生作为嘉宾亦参与了本次大会, 并在会议期间接受了来自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的专访, 就人工智能与数据标注等前沿科技话题分享个人见解、传递中国声音、贡献东方智慧。
在谈及数据标注对于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时, 赵剑先生表示:“当下数据处理已占据 AI 时代 70%-80% 工作量, 数据已成为决定模型上限的关键。算法模型从技术理论到应用实践的落地过程都依赖于大量的训练数据。正因如此, 数据标注已逐渐从一个辅助角色, 转变为决定 AI 模型精度、鲁棒性和泛化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 标注数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模型的学习效果和预测能力。高质量的标注数据不仅能帮助模型更准确地理解数据模式, 还能提高其在不同任务中的预测精度。此外, 规模化的标注数据能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 支持更复杂的模型训练。最后, 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中, 数据标注质量直接关系到模型的泛化能力, 尤其在模型应用于训练数据之外的环境时, 其性能稳定性尤为关键。”
在谈及数据标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时, 赵剑先生进一步谈到:“随着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开始推进全民智驾, 未来 3 到 5 年, 国内车企最终都会标配 L2 智驾, 提供各类辅助驾驶功能, 最终智驾将会成为全球所有汽车的标配, 在给消费者带来更好体验的同时, 也会带来更为庞大的自动驾驶数据标注需求。”
除了行业性问题外, 曼孚科技近些年在资本市场以及经营方面的卓越表现也成为了各家媒体关注的焦点, 对此, 赵剑先生回复道:“曼孚科技竞争优势的建立源于对产品技术的长期坚持, 体现在具体业务层面就是成本与效率的优势。成本方面, 曼孚科技整体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 30%-40%, 且有望进一步降低至 20%; 效率方面, 以具体项目为例, 传统执行方式下需要 10-15 天完成的项目, 通过工具功能层面的提升, 以及一套改变生产关系的调度系统, 现仅需小时级即可完成交付, 这是我们年营收实现成倍增长的关键。”
至于未来发展方面, 赵剑先生总结道:“除深耕自动驾驶数据标注场景保持现有优势以外, 曼孚科技未来重心将逐渐转向大模型多模态数据标注领域。随着大语言模型 (LLM) 向多模态演进, 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数据的融合标注需求激增。未来的 AI 需要理解真实世界, 而多模态是必经之路。”
“除此之外, 海外业务也是未来的重点。目前曼孚科技已经和多家海外企业达成合作, 其中既有自动驾驶企业, 也有全球顶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我们希望把国内成熟的商业模式推广至海外, 聚焦大模型和自动驾驶两个主要 AI 场景, 为曼孚科技寻找更多业务增长点。”
“我们笃信, 创新始终是开拓型企业的鲜明旗帜, 执行力则是企业绘就宏图的保障。只有洞察趋势, 坚守价值创造, 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 引领企业乘风破浪, 稳健前行。”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