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折叠屏手机开启商用,已经过去了 6 年的时间。
在这几年时间中,大折小折、内折外折、两折三折,折叠屏手机可以说是遍地开花。
目前,几乎所有的主流手机厂商,都已经推出过折叠屏手机产品,而苹果却成了那个例外。
就在最近,折叠屏 iPhone 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曝光,却采用了“矮胖”的折叠屏设计,IT之家这就带大家来看看这台“iPhone Fold”到底是怎么个事。
一、怎么你成 Opple 了?
如果说,Find N3 的 6.31 英寸 20:9 外屏,还是其最后的挣扎的话。
今年 2 月发布的 Find N5 则用一块 6.62 英寸的 20.6:9 外屏,彻底拥抱了当前的折叠屏主流形态。
然而,根据博主 4 月 14 日的最新爆料,苹果的折叠屏 iPhone,将采用一块 5.49 英寸的外屏、7.76 英寸的内屏,却让我们联想到了初代的 Find N 手机。
其内外屏的屏幕比例,都十分接近“根号 2”。
IT之家也根据这里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信息,进行了简单的计算。
折叠屏 iPhone 的内屏尺寸大约是 16.1 × 11.4 cm,而外屏尺寸大约是 11.5 × 7.9 cm。
其外屏的短边和内屏的长边尺寸正好形成了对应,这也说明其外屏与相机布局是接近 Find N 的方案,而非 Pura X。
与大家熟悉的 iPhone 16 Pro 对比,则可以看到 iPhone 折叠屏的外屏要更短、更宽。
为了给内屏营造更加沉浸的使用体验,屏下摄像头的方案我们应该也并不意外,不过相关的供应链消息,除了屏幕将由三星供应之外,目前还并不多。
二、神奇的“根号 2”
在聊折叠屏 iPhone 之前,我们需要先来看看 iPad。
自 2010 年上市以来,绝大多数 iPad 都采用 4:3 的屏幕比例,除了几个例外:
11 英寸 iPad Pro 的屏幕比例,跟“根号 2”的 1.41 比较接近。
其实早在今年 2 月,“内屏 7.74 英寸、外屏 5.49 英寸”的爆料出炉时,就有家友做出了猜测。
也就是说,其内屏和外屏拥有几乎一致的,接近 iPad 的屏幕比例。
当然,由于转轴等部件的存在,折叠屏手机实际的内外屏尺寸很难这样完美对应。
根据最新的 7.76 英寸和分辨率信息计算,折叠屏 iPhone 的外屏要更“长”一点,内屏比两个外屏加起来要更“宽”一点,是不是很合理?
但不太“苹果”的一点是,这块外屏的 PPI 约为 460,而内屏的 PPI 约为 428,两块屏幕的像素密度并不一致。
App 在两块 PPI 并不一致的屏幕间流转时,会造成哪些适配上的问题,就要等 iOS 和 iPadOS 的团队为我们解答了。
三、从“遥控器”开启说起
我们有的家友可能还记得,折叠屏初期的屏幕比例,可以说是群魔乱舞。
而三星,正好是折叠屏屏幕比例演进过程,一个不错的研究对象。
比如三星的初代 Galaxy Fold 的外屏,甚至不是“全面屏”设计。
尽管第二代产品就换上了全面屏设计,但三星在 Galaxy Z Fold 系列上长期使用的外屏设计,也被不少网友戏称为“遥控器”。
在几代产品的演进中,三星也不断缩短外屏比例,让内屏变得更方,直到去年的 Galaxy Z Fold SE(韩国市场)和 W25(中国市场)上,彻底拥抱了 21:9 的主流。
在 OPPO“变瘦”、三星“变胖”之后,目前大多数手机厂商的大折叠手机,都采用了接近 21:9 的外屏设计,内屏比例也集中于 1.1:1 左右。
而在苹果这次选择“根号 2”的宽比例方案后,安卓阵营又会做出怎样的动作,也是我们所好奇的一点。
四、硬件是基础,系统更重要
长期以来,在关于 iPad Pro 的讨论中,一个常见的声音便是,iPadOS 并未能充分发挥其强大的硬件性能。
IT之家之前已经介绍过,苹果在今年的 iOS 19、iPadOS 19 上,带来系统设计的全面焕新。
而古尔曼在 4 月 14 日披露,iPadOS 19 的体验将更像 macOS,迎来三大升级:
提升生产力
改善多任务处理能力
优化应用窗口管理
相信,这些改进不只是为了 iPad,同时也是为比例接近的折叠屏 iPhone 铺路。
如果折叠屏 iPhone 只是一个酷炫的花瓶,显然撑不起预计 2000 美元(现汇率约合 14610 元人民币)的价格。
相信只有在实用性上取得了进步,真正成为了一款移动办公利器,才能支撑这款新形态产品高昂的售价。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