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2 日,在主题为“以智能创造可能”的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发布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正式发布华为乾崑智驾 HUAWEI ADS 4,同时行业首发高速 L3 商用解决方案。这是华为乾崑继 2022 年率先推出城区智能辅助驾驶领航功能(ADS 1.0)、2023 年首发无图智能辅助驾驶版本(ADS 2.0)、2024 年发布 ADS 3.0 并首次提出车位到车位概念后,在全民智能辅助驾驶普及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资料显示,靳玉志在华为工作长达 27 年,是华为目前最年轻的董事会成员。自 2023 年 9 月起,他开始担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全面负责该业务的端到端管理工作。此次华为乾崑智能发布会,也正值靳玉志以车 BU 掌舵人身份面向公众一周年之际。
在今年开年的央视新闻直播中,靳玉志曾预测,2025 年将是 L3 自动驾驶开启的元年,是 L3 级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关键节点,将逐步开启商用,从 L2 + 到 L3,从概念走向现实。而此次华为乾崑智驾 HUAWEI ADS 4 的正式发布,携架构、安全、体验、产业四大升级,旨在引领行业开启 L3 级智能辅助驾驶新时代,进一步推动智能驾驶的普及与应用。
一、架构进阶
靳玉志介绍,华为乾崑智驾 HUAWEI ADS 4 的核心升级之一,便是聚焦于架构革新。
具体来说,HUAWEI ADS 4 的技术架构全面升级为 WEWA 架构。其中云端的 World Engine 世界引擎,利用扩散生成模型技术,可生成侧前车 Cut-in、鬼探头等长尾难例场景,密度比现实高 1000 倍,并通过安全奖励训练策略,将安全能力内化为模型能力。车端的 World Action Model 世界行为模型,具备多传感器全模态感知能力,采用 MoE 多专家架构,能精准输出控车轨迹与环境理解,实现最佳人机共驾。相比前代架构,ADS 4 端到端时延降低 50%,通行效率提升 20%,重刹率下降 30%。
他强调,智驾的终极突破需要“大脑”与“四肢”的深度协同。为此,HUAWEI ADS 4 的运动控制领域也全新升级 ——HUAWEI XMC 数字底盘引擎,这是当前业界集成度最高的底盘引擎,其首创的全域融合架构实现车身、电机、悬架、转向、制动等部件的中央集中控制,具体来看:
1、车路状态预测网络:对车辆的状态和路面环境进行精准预判,如车身姿态、路面坡度、附着系数等。
2、时空智能悬架网络 (Z 向):根据 ADS 的道路模型,智能推理悬架调节的最优策略,如履平地。
3、全维协同控制模型 (XYZ):协同底盘所有部件进行一体化决策,实现整体最优的控制。
同时,全域融合架构使控制处理能力提升 10 倍,协同器件数量增长 5 倍;千兆以太通信与 ASN 车辆切片网络技术,将通信链路时延压缩至 1ms 以内,端到端调度效率提升 10 倍。ADS 与 XMC 的“知行合一”,让世界行为模型的精准规划与 XMC 预测网络的实时路况预判相辅相成,在爆胎稳定控制、湿滑路面防滑、颠簸路段舒适调节等场景中展现卓越性能,为用户带来安全、舒适、灵活的驾驶体验。
可以说,全新 WEWA 技术架构的落地,也推动着 HUAWEI ADS 4 正式从“类人”到“超人”跨越。
二、安全进阶
在安全领域,华为乾崑智驾 HUAWEI ADS 4 也实现重大突破。乾崑智驾凭借业界首创的“前向 + 侧向 + 后向”全向主动安全能力,已成功避免超 200 万次潜在碰撞事故。此次 ADS 4 更进一步,将全向防碰撞系统 CAS 3.0 升级为全维防碰撞系统 CAS 4.0,以“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五大维度为核心,全方位、深层次强化安全防护体系,为用户带来更可靠、更安心的智能驾驶体验。
在“全时速”安全能力上,华为实现了从 1km/h 到 150km/h 的覆盖,确保低速高速全程守护。在“全方向”能力提升上,首发量产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提升车尾感知能力,解决“灯下黑”问题。在“全目标”能力提升上,首发量产舱内激光视觉传感器 ——Limera,提升远距离小目标检测能力,即使在夜晚,也能对 30cm 高的障碍物实现 100 公里时速刹停。
在“全天候”安全能力提升方面,华为首创分布式毫米波雷达,对同一目标可获取 3 倍感知信息,配合 DSP 算法,显著提升检测置信度与分辨率,甚至适应极端天气,如浓雾场景下的 AEB 刹停。
围绕全场景,路面自适应 AEB 功能升级,精准感知路面附着系数,适应复杂路面。此外,华为首发智驾爆胎稳定控制辅助功能,在高速直行、弯道、湿滑路面等场景下,无论前轮或后轮爆胎,都可以保持稳定。
CAS 4.0 还带来多项实用功能:新增“司机失能守护”功能,可在驾驶员突发心梗等失能状况时,自动检测并安全靠边停车,保护驾乘安全并减少交通干扰;与乾崑云瞰结合的增强版哨兵模式,支持手机实时查看四路环视影像并对隐私脱敏;高速专用的 Cut-in 鸣笛提醒功能;HUAWEI ADS 与 XHUD 融合的危险增强提示,在低能见度及盲区场景提供预警;ADS 与车灯深度融合的动态光毯,可随速、随弯、随环境自动调整照明形态,提升行车安全。
基于上述优势,HUAWEI ADS 4 在安全防护能力上实现“五全”突破:“全时速”,不管是园区低速行驶、城区中速通勤、还是高速上飞驰,遇到危险时都能主动刹停或避让;“全方向”,具备前向、侧向和后向 360 度全向的防碰撞能力;“全目标”,不管是侧翻的车辆、突然窜出的电动自行车等各种障碍物,都可以做到精准识别;“全天候”,下大雨、起大雾、过隧道的时候,开车很危险,多传感器能够穿透雨雾,看到人看不到的环境,保证用户的出行安全;“全场景”,不管人驾、辅助驾驶还是低速无人泊车,在各种交通情况下,辅助驾驶都能保障用户的安全。
三、体验进阶
2024 年,华为行业首发真・车位到车位功能,无需事先记忆、不受车位限制,并具备自主学习进化能力。在 HUAWEI ADS 4 上,这一功能进一步升级至跨城车位到车位,支持全国主要高速收费站,实现跨城通勤“0”接管,让长途旅行的停车变得更加轻松便捷。同时,车位到车位 P2P 功能还可转化为 VPD 泊车代驾功能,实现随时随地、随走随停,为用户带来更加灵活的停车体验。
泊车代驾 VPD 功能也得到了全面升级,从单层升级到跨层,从地下停车场升级到地面园区,覆盖机场、商场、写字楼、小区等各类场景,泊车代驾更加省心。此外,华为发布泊车无忧权益,单车至高 600 万元权益保障,让用户泊车无忧,用得放心。据官方介绍,2025 年,VPD 功能将继续拓展,今年 6 月底,预计支持的停车场数量将突破 10 万个。
四、产业进阶
发布会上,靳玉志重磅宣布华为乾崑辅助驾驶 ADS 4 首发高速 L3 解决方案,这一成果标志着智能驾驶技术正式从辅助阶段跨越至自动驾驶新阶段,也为高速 L3 的商业化落地筑牢根基。
面对高速 L3 场景中 30cm 以下小障碍物识别避障、极端天气安全刹停、特殊车辆避让及系统失效应急停车等行业难题,靳玉志强调:“虽然可能只有 1% 的难例场景,但为了高安全高可靠性我们得投入 99% 的精力去解决。”为此,ADS 4 通过高性能超远距激光雷达、高精度摄像头、分布式毫米波雷达等多传感器深度融合,构建起传感器、定位、供电、通信链路、转向制动、系统的六重架构冗余体系;同时配备紧急制动停车、舒适刹停停车等五级安全停车策略,成功突破技术瓶颈。经海量仿真测试验证,其平均碰撞 MPI 超 60 万公里,展现出超越人类驾驶的安全性能。
在此次发布会上,华为正式公布了 2025 年华为乾崑战略布局:2025 年,华为车 BU 将全面向 ToC 化战略转型,致力于把自身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品牌势能,重点打造“华为乾崑”这一汽车智能化领域的第一品牌。而在产品落地方面,2025 年将有数十款搭载 HUAWEI ADS 的新车陆续上市。此外,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HUAWEI ADS 4 推出了系列化配置,包括 ADS SE 基础版、ADS Pro 增强版、ADS Max 超阶版和 ADS Ultra 旗舰版,其中 ADS Ultra 旗舰版搭载高速 L3 专属方案,也是高端旗舰车型首选。
写在最后
今年 3 月,工信部宣布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进程,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并明确有条件批准 L3 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这一政策标志着国家首次将 L3 级车辆纳入合法生产范畴,为自动驾驶商业化按下“加速键”。
靳玉志指出,2025 年智能辅助驾驶将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向广度延伸,更多车型将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推动全民共享智能出行;二是向高度进阶,技术持续向 L3 / L4 级无人驾驶迈进,为用户带来更智能、安全的驾乘体验。
作为智能辅助驾驶普及的发起者与引领者,华为乾崑始终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 —— 据靳玉志透露,2024 年 BU 研发投入超过 100 亿,集团近 1800 亿元,BU 投入 8000 名研发人员深耕技术创新。而在产业布局上,华为乾崑智驾已实现全品类车型覆盖,合作车型涵盖轿车、城市 SUV、MPV 及硬派越野等领域,上市车型超 22 款。其 ADS 系统装机量突破 50 万,预计 2025 年底将攀升至 200 万。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主机厂选择了华为乾崑,可以说我们的朋友圈是‘周周有更新、月月有新车’。”靳玉志分享道。
值此华为乾崑发布一周年之际,智能驾驶行业正加速迈向新时代。HUAWEI ADS 4 的发布,不仅在底层技术架构上实现了全面升级,还涵盖了主动安全、车位到车位与泊车代驾(VPD)、高速 L3 商用解决方案等多个关键功能。可以说,华为已经为这场智能驾驶的“战斗”做好了充分准备,蓄势待发,引领行业迈向新高度。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